SAP-PP 联产品&副产品财务方案总结

阅读 70

2022-04-07

此文为转载内容:

业务场景: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个或多个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如果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则认为是联产品,如果多个产品一个为主要产品,另外几个为次要产品,价值不高,比如边角料,则认为是副产品。从SAP的成本核算角度来说,联产品是要一起分摊成本的,而副产品则作为成本投入的抵减项显示。

后台配置:

源结构(source structure)配置:事物代码OKEU

 主数据设置:

物料主数据设置联产品标识(co-product indicator),并维护联合生产(Joint production);

如果联产品按固定价格确定产品,则勾选“Fixed Price”。

  可以按照源结构的每个项目设置不同比例,比如物料成本按照80:20比例分摊,人工成本按照90:10比例分摊,折旧费用按照95:5比例分摊。

BOM设置,副产品(by-product)的话直接在组件维护,数量为负值,联产品(co-product)则设置co-product indicator(数量也为负值),如下图:

生产订单信息:

联产品生产订单创建后自动勾选“多重项目”,如下图:

结算规则自动取物料主数据中指定的分摊比例。

  1. 副产品体现在生产成本投入,体现为生产成本投入的抵减项。

结算信息:

如下截图和前部分不连续,大家参考即可。

  1. 预结算(CO8B/CO8A)

根据SAP的解释,当联产品订单产生时,所有的成本收集都是在header层次的,需要进行订单预结算,此时会产生CO凭证,但不会产生会计凭证。该过程实际上是体现成本流从订单Header流向订单Item的过程,因此之前发生在订单Header上的所有成本流入项目都会流入订单Item,按照比例拆分。

2. 差异计算(KKS1/KKS2)

 差异也是按照订单行项目计算。

3. 执行结算(KO88/CO88)

此时差异被全部结算出去。产生会计凭证。一个订单行项目产生一张会计凭证。

4. 结算冲销(KO88/CO88)

 

实际结算和预结算会全部冲销。

总结:联产品两种方法计算成本,一种是使用固定价格(生产订单差异联产品不参与分摊);一种是使用分摊结构(apportionment structure),成本投入在表COSP体现为一笔总的金额,在表COSS中会按照比例拆分后体现金额,差异也可以按照比例结算,物料帐也可以按照比例上卷差异。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