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有得聊”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旗下IT专业资讯和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读者在广义的IT领域里,掌握更专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
导语:辅助设计大讲堂第七讲如期而至啦!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详尽的教学案例,我们还会尽可能多的提供综合案例教学视频,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好学,好用,干货满满!同时我们也将建立“辅助设计大讲堂交流微信群”群中会有名师提供解答辅导,欢迎大家踊跃加入。那么本期我们开始Creo方面的教学,用Creo绘制产品外壳。
01
产品外壳图绘制
本实战学习综合案例要完成的产品外壳零件如图4-80所示。在该案例中主要应用到拉伸特征、拔模特征、圆角特征、壳特征、孔特征、倒角特征和轨迹筋特征。

图1.产品外壳座件
本实战学习综合案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新建零件文件
新建一个使用“mmns_part_solid”公制模板的实体零件文件,其文件名为“第七讲”(素材下载地址见文末)。
2.创建拉伸实体特征作为模型基本体
(1) 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形状”面板中单击“拉伸”按钮,打开“拉伸”选项卡。
(2)在“拉伸”选项卡中打开“放置”面板,单击“定义”按钮,弹出“草绘”对话框。
(3)选择TOP基准平面作为草绘平面,以RIGHT基准平面作为“右”方向参照,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
(4) 使用相关的草绘工具按钮绘制图2所示的拉伸剖面,单击“确定”按钮
。
(5) 默认的侧1深度选项为
(盲孔),设置侧1的拉伸深度为“36”。
(6) 在“拉伸”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创建的拉伸实体特征如图3所示。

图2.绘制拉伸剖面

图3.创建的拉伸实体特征
3.创建拔模斜度
(1)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拔模”按钮
,打开“拔模”选项卡。
(2) 结合〈Ctrl〉键选择图4所示的4个侧曲面作为要拔模的曲面。
(3) 定义拔模枢轴。在“拔模”选项卡的“拔模枢轴”收集器
的框中单击以将其激活,接着选择TOP基准平面定义拔模枢轴。
(4) 在“拔模”选项卡的
(角度1)框中输入“5”,即设置拔模角度为5°。
(5) 在“拔模”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完成拔模操作后的模型效果如图5所示。

图4.选择侧曲面作为拔模曲面

图5. 完成拔模操作
4.创建圆角1
(1) 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倒圆角”按钮
,打开“倒圆角”选项卡。
(2) 设置当前圆角集的圆角半径为“32”。
(3)按着〈Ctrl〉键分别选择图6.所示的4条边线。
(4)在“倒圆角”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
5.创建圆角2
(1)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倒圆角”按钮
,打开“倒圆角”选项卡。
(2)设置当前圆角集的圆角半径为“5”。
(3)选择图7.所示的1条边链。
(4) 在“倒圆角”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效果如图8所示。

图6.选择要圆角的边参照1

图7.选择要圆角的边参照2

图8.完成圆角2
6.创建壳特征
(1)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壳”按钮
,打开“壳”选项卡。
(2)在“壳”选项卡的“厚度”尺寸框中输入“4.1”。
(3)选择要移除的曲面,以确定壳的开口面,如 图9所示。
(4)在“壳”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完成抽壳操作,此时的模型效果如图9所示。

图8.选择要移除的曲面

图9. 抽壳的完成效果
7.创建孔特征
(1)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孔”工具按钮
,打开“孔”选项卡。
(2)在“孔”选项卡中单击左部的“创建简单孔”按钮
,接着单击右侧的“使用预定义矩形定义钻孔轮廓”按钮
。
(3)在
(钻孔的直径值)文本框中输入钻孔的直径为“30”。
(4) 选择深度选项为
(穿透)。
(5)在壳的内底面单击以定义主放置参照,接着打开“放置”面板,类型选项为“线性”,激活“偏移参考”收集器,选择RIGHT基准平面,接着按住〈Ctrl〉键,同时选择FRONT基准平面,并将它们各自的偏移距离均更改为“0”,如图10所示。

图10. 定义孔的放置
(6)在“孔”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完成的孔特征如图11所示。

图11.完成的一个孔特征
8.创建边倒角特征
(1) 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边倒角”按钮
,打开“边倒角”选项卡,默认时激活“集”模式
。
(2)在“边倒角”选项卡中的“标注形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D×D”,接着在“D”文本框中输入“2”。
(3)选择图12所示的一条相切边链(相对内侧的边链)。
(4)在“边倒角”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

图12.选择相切边链参照
9.创建轨迹筋特征
(1) 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工程”面板中单击“轨迹筋”按钮
,从而在功能区打开“轨迹筋”选项卡。
(2) 在功能区的右侧区域打开“基准”命令列表,如图13所示,从中单击“基准平面”按钮
,系统弹出“基准平面”对话框。选择TOP基准平面作为偏移参照,设置指定方向的偏移距离为“15”,如图14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从而创建DTM1基准平面。

图13.打开“基准”命令列表

图14. 创建基准平面DTM1
(3)在“轨迹筋”选项卡中单击出现的图15所示的“退出暂停模式,继续使用此工具”按钮
。

图15.退出暂停模式
(4)进入到轨迹筋的内部草绘器中,绘制图16所示的图形来定义筋轨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完成内部草绘并退出草绘模式。

图16.绘制轨迹筋草图
知识点拨:如果要重置草绘平面设置,用户可以在功能区“草绘”选项卡的“设置”面板中单击“草绘设置”按钮
,弹出图17所示的“草绘”对话框,从该对话框中可看出系统默认以DTM1基准平面作为草绘平面,以RIGHT基准平面为“右”方向参照。在一些设计场合,用户可以利用此方法重新进行草绘设置,包括草绘平面和草绘方向。而“草绘视图”按钮
用于定向草绘平面使其与屏幕平行。

图17. 草绘设置
(5)定义筋属性。在
(宽度)文本框中输入筋的宽度为“3”,并选中“添加拔模”按钮
、“在内部边上添加倒圆角”按钮
和“在暴露边上添加倒圆角”按钮
,如图18所示。

图18.定义筋属性
(6)设置轨迹筋的形状选项及其参数。在“轨迹筋”选项卡中打开“形状”面板,设置图19所示的形状选项及其参数。可接受Creo Parametric 4.0提供的默认的形状参数设置。

图19.设置形状选项及其参数
(7)在“轨迹筋”选项卡中单击“完成”按钮
,完成在该外壳零件中创建所需的轨迹筋特征,同时创建的内部DTM1基准平面被隐藏起来,完成效果如图20所示。

图20.完成轨迹筋创建
10.保存文件
(1)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保存”按钮
,弹出“保存对象”对话框。
(2) 指定要保存到的目录,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