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网络结构
1.1 五层结构图

1.2 专业术语介绍

- 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的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服务数据单元SDU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 多个SDU可以合成为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几个个PDU
- 数据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
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服务原语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
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 协议是“
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1.3 三种交换方式

2. 物理层
2.1 传输方式

2.2 编码与调制

3. 数据链路层
3.1 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成为帧
- 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
- 差错检测:对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检测识别
3.2 MAC地址、IP地址、ARP协议

3.3 集线器与交换机


3.4 VLAN(虚拟局域网)
-
添加帧(VLAN标记)

-
端口Access【主机之间】

-
端口Trunk【交换机路由器之间】

3.5 可靠传输机制
- 停止-等待协议SW

- 回退N帧协议GBN

- 选择重传协议SR

4. 网络层
4.1 IPV4地址
- 分类编制

- 划分子网

- 无分类编址

4.2 路由选择协议

- RIP协议

- BGP协议

4.3 IPv4数据报格式

协议:占4比特,表示IP协议的版本首部长度:表示IP数据包首部的长度。该字段的取值以4字节为单位。最小十进制取值为5,表示IP数据报首部只有20字节固定部分。最大十进制取值为15,表示IP数据报首部包含20字节固定部分和最大40字节可变部分。可选字段:长度从1个字节到40个字节不等。用来支持排错、测量及安全等措施填充字段:确保首部长度为4字节的整数倍。使用全0进行填充区分服务:占8比特,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总长度:占16比特,表示IP数据报的总裁长度(首部+数据载荷)标识、标志、片偏移:这三个字段共同用于IP数据报分片

4.4 VPN与NAT

5. 运输层
5.1 TCP连接管理

5.2 TCP连接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