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的高并发网络环境中,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成为保障业务稳定运行的关键。LVS(Linux Virtual Server)和keepalived作为一对优秀的组合,为构建强大的负载均衡集群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LVS具备强大的负载均衡能力,能够高效地分发大量请求到后端服务器,而keepalived则负责监控集群节点状态并实现主备切换,确保集群的高可用性。深入理解和掌握LVS与keepalived的群集搭建及配置,对于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至关重要。
二、LVS简介与原理
1. LVS基本概念
LVS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负载均衡软件,全称为Linux Virtual Server。它通过在Linux内核中实现传输层(Layer 4)的负载均衡功能,能够将客户端的请求均匀地分发到后端的多个真实服务器上,从而提升服务器集群的处理能力和整体性能。LVS可以在不需要修改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程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网络流量分发,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2. LVS工作模式及原理
2.1 NAT模式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模式是LVS最早支持的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端发送的请求首先到达LVS负载均衡器,LVS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个合适的后端真实服务器,并将请求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进行修改,将目标地址改为选中的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源地址不变,然后将修改后的请求转发给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将响应数据发送回LVS负载均衡器,LVS再将响应数据的源IP地址和端口修改为客户端看到的源IP地址和端口,最终返回给客户端。
工作原理流程图:
客户端 ----> LVS(进行SNAT转换,目标地址改为后端真实服务器IP) ----> 真实服务器
真实服务器 ----> LVS(进行DNAT转换,源地址改为客户端看到的源IP) ----> 客户端
优点:节省IP资源,只需要一个公网IP地址。
缺点:LVS作为流量转发的中间节点,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高并发情况下,处理请求和响应都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增加了额外的开销。
2.2 DR模式
(直接路由模式) DR(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是LVS中一种常见且高效的工作模式。在DR模式下,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同样首先到达LVS负载均衡器,LVS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个后端真实服务器,它不会修改请求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而是将请求的MAC地址修改为所选后端服务器的MAC地址,然后将请求直接转发给后端服务器。由于后端服务器和LVS负载均衡器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后端服务器可以直接将响应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不需要经过LVS负载均衡器进行地址转换。
工作原理流程图:
客户端 ----> LVS(修改请求的MAC地址为目标真实服务器MAC地址) ----> 真实服务器
真实服务器 ----> 客户端
优点:性能较高,因为数据流量不经过LVS负载均衡器进行转换,减少了一定的网络开销。LVS只需处理请求的转发,响应数据直接由后端服务器处理,分担了LVS的负载。
缺点:要求后端服务器和LVS负载均衡器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并且所有后端服务器需要配置VIP(Virtual IP,虚拟IP地址),这在一些网络环境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配置复杂性。
2.3 TUN模式(IP隧道模式)
TUN(IP Tunneling,IP隧道)模式允许LVS负载均衡器将接收到的客户端请求封装在一个IP隧道中,然后转发给后端真实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将响应数据解封装后直接发送给客户端。在TUN模式下,LVS负载均衡器和后端服务器可以不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通过IP隧道实现通信。
工作原理流程图:
客户端 ----> LVS(将请求封装在IP隧道中) ----> 真实服务器(解封装请求)
真实服务器 ----> 客户端
优点:扩展性强,突破了地理位置和网络拓扑的限制,后端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或网络环境中,只要有网络可达即可。
缺点:配置相对复杂,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高。IP隧道的创建和维护会增加一定的网络开销,并且可能引入一些兼容性问题。
在构建LVS+keepalived群集时,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至关重要。
三、keepalived简介与工作原理
1. keepalived基本概念
keepalived是一个基于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协议实现的高可用性软件,最初主要用于实现Linux系统的双机热备,在LVS+keepalived群集中,主要负责监控LVS负载均衡器以及后端真实服务器的状态,并在出现故障时自动进行主备切换,确保集群的高可用性。它通过选举一个主节点(Master)和一个或多个备节点(Backup),主节点负责提供服务,备节点处于实时监控和待命状态,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备节点能够迅速接管服务,继续保持服务的可用性。
2. keepalived工作原理
keepalived的核心是基于VRRP协议实现的主从选举和故障切换机制。在VRRP协议中,多个节点组成一个备份组,其中一个节点被选举为主节点,其他节点为备节点。主节点负责发送VRRP通告,告知其他节点其状态正常。备节点定期接收主节点发送的VRRP通告,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通告,就会认为主节点出现故障,进而触发主备切换。主备切换后,备节点会接管主节点的IP地址和相关服务,继续对外提供服务,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VRRP工作流程:
组播通告:主节点定期向组播地址(224.0.0.18)发送VRRP通告,通告中包含其优先级信息。
备节点监测:备节点定期接收主节点发送的VRRP通告,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收到,备节点根据自身优先级决定是否抢占主节点地位。
抢占机制:若备节点优先级足够高,会在检测到主节点故障后,立即抢占主节点地位,开始发送自己的VRRP通告,并接管主节点的IP地址和相关服务。
恢复机制:当原来的主节点恢复后,会重新参与主备竞争。如果其优先级仍高于当前主节点,会再次成为主节点;反之,则继续作为备节点。
通过VRRP协议,keepalived能够实现快速、可靠的主备切换,确保LVS负载均衡器的高可用性,从而保障整个群集的稳定运行。
四、LVS+keepalived群集搭建环境准备
1. 服务器准备
为了搭建LVS+keepalived群集,我们需要至少4台服务器。两台作为LVS负载均衡器(一台作为主节点,一台作为备节点),两台作为后端真实服务器。以下是假设的服务器信息和IP地址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服务器角色 | 主机名 | IP地址 | 说明 |
LVS主节点 | lvs_master | 192.168.1.100 | LVS负载均衡器主节点,IP地址用于管理,与VIP不同 |
LVS备节点 | lvs_backup | 192.168.1.101 | LVS负载均衡器备节点,IP地址用于管理,与VIP不同 |
后端真实服务器1 | rs1 | 192.168.1.200 | 提供实际服务的后端服务器 |
后端真实服务器2 | rs2 | 192.168.1.201 | 提供实际服务的后端服务器 |
虚拟IP(VIP) | - | 192.168.1.20 | 外部客户端访问的虚拟IP地址,由keepalived在主节点和备节点间动态分配和管理 |
2. 软件安装
在所有服务器上安装必要的软件。在基于CentOS/RHEL的系统中,可以使用yum包管理器进行安装。
2.1 安装LVS相关工具(在LVS主节点和备节点上)
在LVS主节点和备节点上,需要安装ipvsadm工具,用于管理LVS的IP虚拟服务器功能。
yum install -y ipvsadm
2.2 安装keepalived(在LVS主节点和备节点上)
在LVS主节点和备节点上安装keepalived软件。
yum install -y keepalived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对keepalived进行配置以实现主备切换和高可用性,稍后将详细介绍配置过程。
五、LVS+keepalived群集配置步骤
1. keepalived主节点(lvs_master)配置
keepalived的配置文件位于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以下是主节点的配置示例: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notification_email {
root@localhost
}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root@localhost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router_id LVS_MASTER # 定义主节点的标识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MASTER # 定义为主节点
interface eth0 # 监听的网卡接口,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virtual_router_id 51 # 虚拟路由ID,在一个VRRP备份组中必须唯一
priority 100 # 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主节点通常设置较高优先级
advert_int 1 # 主备节点间同步信息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234 # 主备节点间通信的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20/24 # 定义虚拟IP地址,即客户端访问的VIP
}
}
virtual_server 192.168.1.20 80 { # VIP和监听端口
delay_loop 6
lb_algo rr # 负载均衡算法,这里采用轮询(Round Robin)算法
lb_kind DR # 工作模式,这里采用直接路由(Direct Routing)模式
protocol TCP
real_server 192.168.1.200 80 { # 后端真实服务器1的IP和端口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3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real_server 192.168.1.201 80 { # 后端真实服务器2的IP和端口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3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
配置项详细说明:
• global_defs:全局定义部分。
◦ `notification_email`:定义在发生故障或状态变化时,发送通知邮件的地址。
◦ `notification_email_from`:指定发送邮件的地址。
◦ `smtp_server`:设置SMTP服务器地址,如果需要发送邮件通知。
◦ `smtp_connect_timeout`:连接SMTP服务器的超时时间。
◦ `router_id`:用于标识当前keepalived实例的名称,在一个网络中应该唯一。
• vrrp_instance VI_1:VRRP实例的配置。
◦ `state`:定义当前节点在VRRP备份组中的状态,`MASTER`表示主节点,`BACKUP`表示备节点。
◦ `interface`:指定VRRP协议监听的网络接口,根据服务器实际网卡名称修改,如eth0、ens33等。
◦ `virtual_router_id`:虚拟路由ID,范围为0 - 255,在一个VRRP备份组中必须唯一。
◦ `priority`:节点的优先级,主节点通常设置为较高优先级(如100),备节点设置为较低优先级(如90)。
◦ `advert_int`:主备节点间同步信息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 `authentication`:主备节点间通信的认证配置,`auth_type`指定认证类型,常见的有`PASS`(明文密码)和`AH`(认证头)等,`auth_pass`指定认证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定义虚拟IP地址,即客户端访问的VIP,此处设置为 `192.168.1.20/24`。
• virtual_server 192.168.1.20 80:虚拟服务器的配置,指定VIP和监听端口。
◦ `delay_loop`:检查后端服务器状态的间隔时间,单位为秒。
◦ `lb_algo`:负载均衡算法,这里设置为 `rr`(Round Robin,轮询算法),表示按顺序将请求依次分配给后端服务器。
◦ `lb_kind`:工作模式,这里设置为 `DR`(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
◦ `protocol`:指定使用的协议,这里为TCP协议。
◦ `real_server`:配置后端真实服务器的信息。
▪ `weight`:权重,用于调整后端服务器分配请求的比例,权重值越大,分配到的请求越多。
▪ `TCP_CHECK`:健康检查的配置。
▪ `connect_timeout`:连接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 `nb_get_retry`:重试次数。
▪ `delay_before_retry`:重试前的延迟时间,单位为秒。
▪ `connect_port`:健康检查时连接的端口。
2. keepalived备节点(lvs_backup)配置
备节点的配置与主节点类似,但需要将一些关键配置项进行修改。以下是备节点的配置示例: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notification_email {
root@localhost
}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root@localhost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router_id LVS_BACKUP # 备节点的标识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BACKUP # 定义为备节点
interface eth0 # 监听的网卡接口,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virtual_router_id 51 # 虚拟路由ID,需与主节点保持一致
priority 90 # 优先级低于主节点
advert_int 1 # 主备节点间同步信息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234 # 主备节点间通信的密码,需与主节点保持一致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20/24 # 定义虚拟IP地址,需与主节点保持一致
}
}
virtual_server 192.168.1.20 80 { # VIP和监听端口
delay_loop 6
lb_algo rr # 负载均衡算法,与主节点保持一致
lb_kind DR # 工作模式,与主节点保持一致
protocol TCP
real_server 192.168.1.200 80 { # 后端真实服务器1的IP和端口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3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real_server 192.168.1.201 80 { # 后端真实服务器2的IP和端口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3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
备注:备节点的state设置为BACKUP,priority设置为低于主节点(如90),virtual_router_id和auth_pass等关键配置项必须与主节点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确保主备节点正常通信和故障切换。
3. 后端真实服务器配置
后端真实服务器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网络配置和Web服务部署(假设部署Nginx作为Web服务)。
3.1 配置VIP的虚接口(仅在DR模式下需要,为后端服务器添加一个VIP的虚接口,但IP不占用实际IP地址)
在每台后端真实服务器上,创建一个VIP的虚接口,这里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0 为例(不同Linux发行版网络配置文件可能不同):
DEVICE=lo:0
IPADDR=192.168.1.20 # 与VIP相同
NETMASK=255.255.255.255
ONBOOT=yes
然后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注意:以上配置只是在DR模式下需要添加,以使后端服务器能够正确接收来自LVS的请求。在TUN模式下,后端服务器不需要配置VIP。
3.2 安装并部署Web服务(以Nginx为例)
在两台后端真实服务器上安装Nginx作为Web服务。
以CentOS系统为例:
yum install -y nginx
启动Nginx服务:
systemctl start nginx
systemctl enable nginx
可以编辑Nginx的默认配置文件 /etc/nginx/nginx.conf 或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文件,添加一些测试内容,如:
<h1>Welcome to Server 1</h1>
(在192.168.1.200上)和
<h1>Welcome to Server 2</h1>
(在192.168.1.201上)。
六、群集功能测试
1. 验证LVS负载均衡功能
在客户端机器上(假设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VIP),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验证LVS负载均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1.1 使用浏览器访问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VIP(192.168.1.20),多次刷新页面,观察返回的内容是否在两台后端真实服务器之间切换,如果轮询算法配置正确,应该会在不同服务器的页面内容之间交替显示。
1.2 使用命令行工具(如curl)测试
在客户端执行以下命令多次:
curl http://192.168.1.20
观察输出内容是否在两台后端服务器的页面内容之间切换,以验证负载均衡效果。
2. 验证keepalived高可用功能
为了验证keepalived的高可用功能,我们需要模拟主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
2.1 模拟主节点故障
可以通过停止主节点(lvs_master)上的keepalived服务来模拟主节点故障:
systemctl stop keepalived
2.2 观察VIP转移情况
在客户端机器上,持续使用 curl 命令访问VIP(192.168.1.20),或者在几分钟后检查备节点(lvs_backup)上是否已经捕获了VIP。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在备节点上检查VIP是否已绑定:
ip addr show eth0
如果看到VIP(192.168.1.20)已经绑定到备节点的网卡上,说明VIP已经成功从主节点切换到了备节点,实现了高可用。
2.3 恢复主节点并观察VIP回迁情况
在主节点上重新启动keepalived服务:
systemctl start keepalived
然后再次观察VIP是否从备节点回迁到主节点。通常情况下,主节点恢复正常后,会根据优先级重新夺回VIP的控制权。
注意: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故障切换的时间和回迁时间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网络连通性问题
1.1 问题描述
在搭建群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LVS负载均衡器与后端真实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通性问题,导致负载均衡功能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是由于网络配置错误、防火墙限制或网卡故障等原因引起的。
1.2 解决方案
• 检查网络配置:确保LVS负载均衡器和后端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配置正确。可以通过 ip addr 命令检查网卡信息。
• 检查防火墙设置:临时关闭防火墙或不必要的防火墙规则,检查是否是防火墙阻止了通信。例如,在CentOS系统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临时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然后测试网络连通性,如果问题解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火墙规则,允许相关端口的通信。
• 检查网卡状态:通过 ethtool 命令检查网卡状态,确保网卡正常工作。例如:
ethtool eth0
2. VIP无法正常切换问题
2.1 问题描述
在模拟主节点故障时,VIP可能无法成功从主节点切换到备节点,或者切换时间过长,影响服务的可用性。
2.2 解决方案
• 检查主备节点配置一致性:确保主备节点的 virtual_router_id、auth_pass 等关键配置项一致。
• 检查网络延迟:主备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过大可能导致切换时间过长。可以通过 ping 命令检查主备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尽量优化网络环境,减少延迟。
• 调整keepalived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advert_int 等参数,advert_int 定义了主备节点之间同步信息的时间间隔,适当调整该参数可以影响切换速度,但要注意不能设置过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切换。
3.后端真实服务器健康检查失败问题
3.1 问题描述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后端真实服务器健康检查失败的情况,导致部分请求无法正常分配给故障服务器,影响整体服务性能。
3.2 解决方案
• 检查后端服务器服务状态:确保后端真实服务器上的服务正常运行,如对于Nginx服务,可以通过检查服务状态命令 systemctl status nginx 或查看服务日志 /var/log/nginx/error.log 来排查问题。
• 调整健康检查参数:根据后端服务器的实际情况,调整 TCP_CHECK 中的参数,如 connect_timeout、nb_get_retry 和 delay_before_retry 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服务器响应时间。
八、性能优化
1. LVS负载均衡器性能优化
1.1 调整内核参数
为了提高LVS负载均衡器的性能,可以调整一些内核参数。例如,以下参数可以通过编辑 /etc/sysctl.conf 文件进行修改,然后执行 sysctl -p 使配置生效:
net.ipv4.ip_forward = 1
net.ipv4.vs.conn_tab_bits = 20 # 连接表大小,根据服务器内存和并发连接数调整
net.ipv4.vs.expire_nodest_conn = 1 # 缺少目标的连接在超时后自动清理
net.ipv4.vs.expire_quiescent_template = 1
1.2 合理选择负载均衡算法
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轮询(RR)算法适合后端服务器性能相近的情况,最少连接(LC)算法适合后端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根据后端服务器的实际性能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器的性能,提高群集的整体性能。
2.后端真实服务器性能优化
2.1 服务器硬件优化
确保后端真实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满足业务需求,如足够的CPU、内存和磁盘I/O性能。如果业务增长,可以考虑升级硬件或增加服务器数量。
2.2 操作系统和应用优化
优化后端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的应用程序。例如,对于Nginx服务器,可以调整其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如worker_processes(工作进程数)、worker_connections(每个工作进程的最大连接数)等,以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九、监控与维护
1.配置监控工具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群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配置监控工具对LVS+keepalived群集进行实时监控。
1.1 监控LVS负载均衡器
可以使用 ipvsadm 命令查看LVS的负载均衡状态,例如查看连接的真实服务器和每个服务器的连接数等信息:
ipvsadm -Ln
可以设置定时任务,定期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下来,以便分析负载均衡器的运行状态。
1.2 监控keepalived
监控keepalived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查系统日志 /var/log/messages 中的相关日志信息,也可以使用自定义的监控脚本或第三方监控工具,如Zabbix、Nagios等,监控LVS主备状态和VIP的状态。
1.3 监控后端真实服务器
对后端真实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流量等)和应用程序状态(如服务的响应时间、错误率等)进行监控。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监控命令(如 top、vmstat、iostat 等)或第三方监控软件来实现。
2.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LVS+keepalived群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包括:
•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包括物理连接和网络配置。
• 检查LVS负载均衡器的负载均衡策略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根据业务变化进行调整。
• 检查keepalived的配置文件是否需要更新,以及高可用功能是否正常。
• 检查后端真实服务器的状态,包括服务器硬件健康状况、应用程序运行状态等。
• 定期备份群集的配置文件,以防配置丢失或损坏,便于在需要时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