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概述
分而治之本为汉语成语,意思是分别治理;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出自《群经平议·周官二》。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而治之”( Divide and conquer)方法(又称“分治术”) ,是有效算法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所谓“分而治之”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算法问题按一定的“分解”方法分为等价的规模较小的若干部分,然后逐个解决,分别找出各部分的解,把各部分的解组成整个问题的解,这种朴素的思想来源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经验,也完全适合于技术领域。诸如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都是分而治之的具体表现。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分而治之算法思想
分而治之方法与软件设计的模块化方法非常相似。为了解决一个大的问题,可以:
1) 把它分成两个或多个更小的问题;
2) 分别解决每个小问题;
3) 把各小问题的解答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解答。小问题通常与原问题相似,可以递归地使用分而治之策略来解决。
典例
快速排序算法QuickSort
设当前待排序的无序区为R[low..high],利用分治法可将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描述为:
①分解:
在R[low..high]中任选一个记录作为基准(Pivot),以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为左、右两个较小的子区间R[low..pivotpos-1)和R[pivotpos+1..high],并使左边子区间中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基准记录(不妨记为pivot)的关键字pivot.key,右边的子区间中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pivot.key,而基准记录pivot则位于正确的位置(pivotpos)上,它无须参加后续的排序。
注意:
划分的关键是要求出基准记录所在的位置pivotpos。划分的结果可以简单地表示为(注意pivot=R[pivotpos]):
R[low..pivotpos-1].keys≤R[pivotpos].key≤R[pivotpos+1..high].keys
其中low≤pivotpos≤high。
②求解:
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对左、右子区间R[low..pivotpos-1]和R[pivotpos+1..high]快速排序。
③组合:
因为当"求解"步骤中的两个递归调用结束时,其左、右两个子区间已有序。对快速排序而言,"组合"步骤无须做什么,可看作是空操作。
快速排序算法QuickSort
void QuickSort(SeqList R,int low,int high)
{ //对R[low..high]快速排序
int pivotpos; //划分后的基准记录的位置
if(low<high){//仅当区间长度大于1时才须排序
pivotpos=Partition(R,low,high); //对R[low..high]做划分
QuickSort(R,low,pivotpos-1); //对左区间递归排序
QuickSort(R,pivotpos+1,high); //对右区间递归排序
}
} //QuickSort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Quick_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f(left > right)
return;
int tmp = a[left]; // tmp为基准数
int i = left;
int j = right;
while(i != j)
{
while(a[j] >= tmp && j > i)
j--;
while(a[i] <= tmp && j > i)
i++;
if(j > i)
{
int t = a[i];
a[i] = a[j];
a[j] = t;
}
}
a[left] = a[i]; // 最终将基准数归位
a[i] = tmp;
Quick_Sort(a, left, i-1);
Quick_Sort(a, i+1, right);
}
int main()
{
int n;
cin >> n;
int *a = new int[n];
for(int i = 0; i < n; ++i)
{
cin >> a[i];
}
Quick_Sort(a, 0, n - 1);
for(int i = 0; i < n; ++i)
cout << a[i] << " ";
cout << end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