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目录:
3.行为型
3.1 解释器模式
- 当一种问题/语言普遍化后,我们将它们用简单的形式表示 并 通过解释器 对应每个类/规则
- 易于拓展更改,难以管理维护
- 实际应用:
Java和Class字节码的对应关系
3.2 迭代器模式
- 使用于不管什么对象都需要遍历时
- UML图

- 代码




3.3 中介者模式
- 像是联合国,房屋中介,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多对多的关系

- UML图

- 代码


ConcreteColleague类


- 减少了Colleague的耦合,使得可以独立使用Meditor和Colleague各个类,但容易将交互复杂性转化为Meditor复杂性
3.4 访问者模式
-
把处理从数据结构中分离开来,使得不改变个元素的类,就能对元素进行新操作
-
UML图
(两个抽象类)

-
代码






-
适用于有比较稳定的数据结构,又有易于变化的算法
-
好处:
易增加新操作
不易改变数据结构
3.5 观察者模式
- 实际情景
像是哨兵将信息给战斗的狙击手,司令员,值班士兵,并且不同角色给不同信息,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 - UML图

- 代码
Subject类





- 该模式将一个系统分成了一系列需要相互合作的类,需维护了对象间的一致性
- 好处:抽象模型的两方面,该模式可将两者都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一方变另一方不会受影响
3.6 状态模式
- 当一个对象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其类
- UML图

- 代码




3.7 策略模式
- 简单工厂模式的升级版:
将相同属性和功能的对象抽象集合起来

Strategy实现Context,具体Strategy继承抽象
Stragety层为Context定义了一系列可供重用的算法和行为,析取出公共功能 - 具体代码



- 适用于完成相同工作,实现不同
- 升级版:
使用反射,后续更新
3.8 备忘录模式
- 实际场景:退出后,游戏状态的保存
- 不破坏封装性,在对象之外保存对象内部状态
- UML图

- 代码



3.9 责任链模式
-
实际情景:要跟老板申请加薪,要通过经理,总监再到总经理
-
将提出请求的对象连成一条链,按照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并防止请求最后也不能被处理
-
职责链可简化对象间的连接,仅需保持一个对后继者的引用即可
-
UML图

-
代码


-
单一职责,减少耦合
3.10 命令模式
(像是烤肉店和烤肉摊,前者有服务员,后者只行为请求者和实现者紧耦合)
- UML图

- 代码





- 容易对请求进行撤销和重做,不影响其他类
3.11 模板方法
- 定义一个骨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 UML图

- 代码



- 特点
将不变的行为移到超类,去除子类中重复代码,提供了一个代码复用平台
最后
行为型模式有
1.策略方法:提出抽象算法类,子类是具体算法,区别于抽象工厂· ;
2.中介者:提供一对多的接口,降低耦合,但可能导致Meditor复杂,如MVC;
3.观察者:从类的角度一对多,对象的角度可多对多,起到通知改变作用;
4.模板方法:提供骨架,即代码复用平台;
5.备忘录:对象外保存对象内部状态;
6.解释器:不同于“适配器”,该模式是将 简单问题的表示形式 转化为 具体操作;
7.迭代器:对象循环遍历时使用;
8.责任链:提出请求的对象在一条链上依次提交,直到请求被处理
9.状态:在对象内部进行的状态改变
10.访问者:把处理从数据结构中分离开来
11.命令:类似餐馆中 服务员负责菜单内容和增删改查操作,以降低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