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条件下,为原始类定义一个代理类,主要目的是控制访问,而非加强功能,这个是跟装饰器模式最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我们让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相同的接口,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这种情况下,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方法来实现代理。
简单的说,实现代理有两个方式:
- 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相同的接口
 - 代理类继承原始类
 
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常用在业务系统开发一些非功能的需求,比如,监控,日志,统计,鉴权,限流,事务,幂等校验等。通过代理的方式,将附加功能和业务功能解耦,放到代理类统一处理,程序员只需要关注业务本身,除此之外,代理模式可以用在 RPC 和缓存等场景中。
代码
proxy.go
package proxy
type Subject interface {
 Do() string
}
type RealSubject struct{}
func (RealSubject) Do() string {
 return "real"
}
type Proxy struct {
 real RealSubject
}
func (p Proxy) Do() string {
 var res string
 // 在调用真实对象之前的工作,检查缓存,判断权限,实例化真实对象等。。
 res += "pre:"
 // 调用真实对象
 res += p.real.Do()
 // 调用之后的操作,如缓存结果,对结果进行处理等。。
 res += ":after"
 return res
}proxy_test.go
package proxy
import "testing"
func TestProxy(t *testing.T) {
 var sub Subject
 sub = &Proxy{}
 res := sub.Do()
 if res != "pre:real:after" {
  t.Fail()
 }
}运行结果
=== RUN   TestProxy
--- PASS: TestProxy (0.00s)
PASS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欢迎关注公众号:程序员开发者社区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参考资料
- https://github.com/senghoo/golang-design-patte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