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算符
1.1 比较运算符
1.2 逻辑运算符
用于判断两个或者多个条件的时候需要使用
例子:num中存储一个数字,判断这个 数字是否大于10,而且是偶数。这里其实就是有两个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  例子:num中存储一个数字,判断这个 数字是否大于10,或者小于3。这里其实就是有两个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需要满足任意一个即可。 
-  例子:num中存储一个数字,判断这个 数字是否不是10。这里其实就是有一个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需要满足任意一个即可。 
-  案例: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判断数字是否大于10,如果大于10,输出ok,在输出over 
案例: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判断数字是否大于10,而且小于20,输出ok,在输出over
# 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num = 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将用户的数字转换为数字类型num = int(num)if num > 10 or num < 5: print("ok") print("over")
案例;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判断数字是否为3,如果是3,就是输出ok,否则输出error
二、if条件判断
2.1 bool类型
布尔类型
-  这种类型的值只有两种可能,也就是他的值只有真和假两种 
python中的真有几种表示方式
-  True:表示判断结果为真,也就是条件成立 
-  1:表示判断结果为真,也就是条件成立 
python中的假有几种表示方式
-  False:表示判断结果为假,也就是条件不成立 
-  0:表示判断结果为假,也就是条件不成立 
-  ”“:这是空字符串,这也表示判断结果为假,也就是条件不成立 
-  (): 
-  [] 
-  {} 
-  2.2 if语法格式
- 案例1:让用户输入一个成绩,判断成绩是否大于60,如果大于等于60,就显示及格【单分支】
-  案例2:让用户输入一个成绩,判断成绩是否大于60 
-  如果大于等于60,就显示及格 
-  如果小于60,就显示不及格 
案例3:让用户输入一个成绩
-  如果成绩小于60,输出:等级E 
-  如果成绩60~70,输出:等级D 
-  如果成绩70~80,输出:等级C 
-  如果成绩80~90,输出:等级B 
-  如果成绩90~100,输出:等级A 
答案1:
答案2:
错误答案
判断对象
-  数字:可以用 > >= < <= == != 
-  字符:可以用== != 
案例:判断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操作
userInput = input("是否继续执行[Y|N]:")
if userInput == 'Y' or userInput == 'y':
    print("好的,我们继续...")
elif userInput == 'N' or userInput == 'n':
    print("好的,我们退出...")
else:
    print("抱歉,你输入错误了") 
 
三元表达式
-  对于一些简单的判断,往往不需要写完整的if,就可以达到目的 
格式1:
代码1 if 判断条件 else 代码2
-  如果条件成立,执行代码1 
-  如果条件不成立,执行代码2 
案例:让用户输入两个数字,输出大的数
常规格式
num1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数字:"))
num2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数字:"))
if num1 > num2:
    print(num1)
else:
    print(num2) 
三元表达式格式
num1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数字:"))
num2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数字:"))
print(num1) if num1 > num2 else print(num2) 
 
案例:猜拳游戏
# 导入模块
# random模块的作用就是用于生成随机的数字
import random
# 让系统生成一个0-2的随机数
num = random.randint(0,2)
# 让用户选择一个
userInput = int(input("请选择:剪刀(0)  石头(1)  布(2):"))
# 判断用户的输赢
if (userInput == 0 and num == 2) or (userInput == 1 and num == 0) or (userInput == 2 and num == 1):
    print("你赢了")
elif userInput == num:
    print("平局")
else:
    print("你输了") 
 
三、循环
3.1 while循环
格式1
while 判断条件: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工作逻辑【执行流程】
第一步:首先判断条件是否满足
-  如果满足:开始执行循环中的的代码,代码执行完成以后,再次去判断条件是否满足 
-  如果不满足:跳过循环 
格式2:
while 判断条件:
    代码1
    代码1
    代码1 
else:            # else中的代码当while循环中的代码执行完成以后,才会执行
    代码2
    代码2 
-  当条件成立的时候,会执行代码1 
-  当条件不成立,就会去执行代码2 
案例1: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
-  如果大于5,则输出这个数字,并让数字减去1,然后重复进行判断,并进行减法操作,直至数字小于等于5 
# 让用户输入数字
num = 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num = int(num)
# 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
while num > 5:
    # 如果大于5,则输出这个数字,并让数字减去1
    print(num)
    num = num - 1
    print("ok")
# 输出提示程序结束
print("over") 
-  思考:ok和over分别会输出几次? 
案例1:计算1+2+3...100
# 定义一个空变量,用于保存计算求和的结果 sum = 0 # 定义变量保存起始的数字 num = 1  while num <= 100: sum = sum + num num = num + 1 print(sum)
案例2: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判断这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num = int(input("请输入数字:"))
if num%2 == 0:
    print("偶数")
else:
    print("奇数") 
 
案例3:计算1-100的偶数和
# 定义一个空变量,用于保存计算求和的结果 sum = 0 # 定义变量保存起始的数字 num = 1  while num <= 100: if num%2 == 0: sum = sum + num num = num + 1 print(sum)
案例4:输出1-100的数字,要求输出结果是 1 2 3 4 5 .. 100【结果在一行】
# 定义变量保存起始的数字 num = 1  while num <= 100: print(num,end=' ') num = num + 1
补充:输出结果不换行
-  end=' 符号 ',作用就是将换行符替换成指定的符号 
3.2 for循环
for和while循环的使用区别
-  while循环适合用在死循环或者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 
-  for循环适合用在循环次数明确的情况 
格式:
for  变量  in  列表:
    代码1
    代码1
else:          # 当for循环结束的时候,才会去执行else中的代码2
    代码2
    代码2  
 
案例:让用户随意输入点内容,然后注意输出每个字符
#让用户输入字符
userInput = input("随便输入一点东西: ")
for char in userInput:
    print(char)
    print("输出完成")
else:
    print("over")
print("ex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