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策略中的数据化管理
渠道策略的数据化管理
渠道分类
- 按代理-批发-零售三级渠道标准分类
 
- 代理商
 
- 按区域划分
 
- 国代
 - 省代
 - 区域代理
 
- 按渠道功能划分
 
- KA渠道代理
 - 餐饮渠道代理
 - 特殊通路代理
 
- 按重要性划分
 
- 一级代理
 - 二级代理
 - 三级代理
 
- 批发商
 
- 综合类批发商
 - 专业类批发商
 - 批发兼零售类批发商
 - 按贸易额大小
 
- 一级批发商
 - 二级批发商
 - 三级批发商
 
- 零售商
 
- 按行政区域分类
 
- 四大区
 - 六大区
 - 八大区
 - 区域分法的原则是区域间销售额和行政管理的一种平衡
 
- 按销售性质分类
 
- 根据通路的现代化程度
 
- 现代渠道
 
- 便利店
 - 超市
 - 仓储会员
 - 购物中心
 - 电子商务
 
- 传统渠道
 
- 批发
 - 代理
 - 百货店
 
- 渠道重要性
 
- KA渠道
 - 非KA渠道
 
- 商品的价格策略
 
- 正价渠道
 - 特卖渠道
 - 工厂渠道
 
- 渠道评估
 
- 广度
 
- 指公司产品覆盖的区域多寡
 
- 宽度
 
- 渠道中有几种类型的通路
 
- 长度
 
- 指产品平均经过几个中间渠道达到消费者手中
 
- 深度
 
- 通路商渠道商的数量的多少
 
渠道拓展分析
- 拓展新城市
 
- PEST分析法
 
- Political(政治)
 
- 政策及影响
 - 法规及影响
 - 稳定性
 
- Economic(经济)
 
- GDP
 - 消费指数
 - 人均工资
 - 失业率
 
- Social(社会)
 
- 人口数量及分布
 - 年龄结构
 - 生活方式
 - 购买习惯
 
- Technological(科技)
 
- 新技术的发明
 - 新技术的传播
 - 新技术的使用
 
- 搜集数据(必需)
 
- 城市人口数
 - 目标顾客占城市人口的比重
 - 目标人群的年平均消费额
 - 市场容量(年)=城市人口总数目标顾客占比平均年消费额
 
- 测算方法
 
- 购买力指数法
 
- 首先找到和购买力有关的因素
 - 然后计算区域占总体的比重
 - 再对不同的比重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的是一种比重
 - 最后再乘以总量
 - 适合不能到现场只能通过远程预估的时候,优点是省钱,缺点是精准度差(数据大体能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地方相关网站查到)
 
- 类比法
 
- 和相似区域对比
 
- 专家预估法
 - 子主题 4
 
- 需要考虑的问题
 
- 市场容量
 
- 是否有市场
 
- 市场饱和度
 
- 是否有空间
 
- 市场发展潜力
 
- 是否有增长
 
- 安全问题
 
- 是否有风险
 
- 拓展新商圈
 
- 准备工作
 
- 评估商圈的市场容量、商圈的饱和度、商圈的大小、商圈的层次、商圈的消费者构成
 
- 确定商圈的大小
 
- 传统的10分钟理论
 
- 步行10分钟
 - 骑车10分钟
 - 开车10分钟
 
- 雷利法则
 - 哈夫吸引力模型
 
- 确定商圈的容量
 
- =意向人口数目标顾客占比平均年消费额
 
- 确定商圈的层次
 
- 主商圈
 - 次商圈
 - 边际商圈
 
- 商圈饱和度
 
- 某类商品零售饱和度指数=商圈某类商品容量/某类商品营业面积
 
- 拓展新店铺
 
- 客流量
 - 预判销售额
 
渠道的管理指标
会员策略化的数据化管理
会员数据分析
- 对异常值进行清洗
 - 制定一个基础数据完整率指标,提升数据质量
 - 对于会员数据首先是管理,其次是分析,最后才是挖掘
 - 会员数据收集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日
 - 手机号码
 - 通讯地址
 
- 会员基础数据分析
 
- 每天或每周需要关注并追踪的会员指标
 
- 以数据追踪为主、分析为辅,侧重于分析发生了什么的层面
 - 新增开卡数
 - 新开卡率
 
- 指达到办卡标准的顾客中,有多少顾客是付诸行动开了会员卡,因为有些顾客虽然符合要求,但是可能店员没有介绍到位或者顾客自己不愿意开卡,如果数据低,则需要重新考虑会员卡的价值在哪
 
- 贡献率
 - 连带率
 
- 每月和每季度需要分析的会员指标
 
- 以分析为主,侧重于研究趋势,找到关键问题
 - 平均年龄
 - 会员增长率
 - 流失率
 - 平均回头天数
 
- 指顾客平均多少天会再次消费,逐渐缩短这个时间也是提高销售的一个手段,也是指导促销活动频率的一个指标
 
- 年数剧研究指标
 
- 以研究为主,用来指导下一年的策略的制定
 - 新开卡率
 - 流失率
 - 激活率
 - 唤醒率
 
- 思路
 
- 看趋势
 - 对比
 - 溯源头
 
会员价值分析
-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
 - 消费频率
 - 消费金额
 - 最大单笔消费金额
 - 特价商品消费占比
 - 高单价商品消费占比
 - 建立标准的打分制,最后将会员得分以雷达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直观,简洁
 
会员的生命周期管理
- 消费者
 - 顾客(当购买了零售商的产品或服务)
 - 会员(当消费到一定金额或次数)
 
- 活跃会员
 
- 在最近3月内有过消费的会员
 
- 沉默会员
 
- 最后一次消费发生在最近的4~6个月内,已经沉默了3个月
 
- 睡眠会员
 
- 最后一次消费发生在最近的7~12个月内,已经睡眠了6个月
 
- 流失会员
 
- 最近12个月内均没有消费的会员
 
- 这五部分既可以用来判断会员处在生命周期的那个阶段,还可以用它们来分析企业会员的构成
 - 单看图实际发现不了太多有价值的信息,还需分析线数据,就是一个中长期内的趋势,最后再找其他地区或分店的数据来对比,形成面分析。只有点线面结合在一起分析,数据才能鲜活立体起来,最后再结合业务背景就可以深层次的判断
 - 按照会员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转化率指标
 
- 击沉率
 - 唤醒率
 - 激活率
 - 重复购买率
 
- 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月、每季、每年都要持续不断地点线面分析,这是一个常规动作,同时通过会员分析也要为促销活动的会员数据分析提供服务
 
- 每次促销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而转化不同周期的会员就是促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促销主题
 
会员购买行为的研究
- 5W2H分析方法
 
- what
 
- 顾客想买什么
 - 顾客的需求是什么产品或服务
 - 顾客核心的需求是什么
 -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
 - 购买后不能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他们的反应又会是什么
 
- who
 
- 谁想买
 - 谁在手机需要购买的产品信息
 - 谁在做购买的决定
 - 谁来实施购买
 
- when
 
- 何时购买
 - 供何时使用
 - 何时又会重复购买
 - 该产品或服务可以使用多长时间
 
- where
 
- 消费者在哪购买
 - 购买的渠道和场所在什么地方
 - 购买的地点有什么特点
 
- why
 
- 为什么购买
 - 为什么买这个品牌而不买别的品牌
 - 为什么在这个渠道购买
 
- how much
 
- 购买多少
 - 购买频率
 - 人均购买量
 - 购买价格
 
- how to do
 
- 如何购买
 - 如何到达购买场所
 - 用什么方式和程序购买
 
- 作用
 
- 分析会员购买行为的共性,用以指导企业的决策、营运计划、店铺管理
 - 个体研究,给每位会员贴标签
 
竞争对手分析
谁是竞争对手
- 从人的方面发现竞争对手
 
- 总在挖你墙角或者员工离职后取得最多的企业
 - 从争夺顾客资源的角度找竞争对手,包括顾客的时间资源、预算资源、身体资源等
 
- 从货的方面发现竞争对手
 
- 销售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为直接竞争对手
 - 销售扩大品类的商品或服务,也就是非同品类但是属于可替代
 - 销售互补品类的商品或服务
 
- 互补商品指两种产品之间互相依赖,形成互利关系,例如牙刷和牙膏
 
- 从场的方面发现竞争对手
 
- 指卖场商业资源的竞争
 
- 从财的方面发现竞争对手
 
- 营销资源的竞争
 - 生产资源的竞争
 - 物流资源的竞争
 
竞争对手界定的特点
- 竞争对手形式呈现多样性
 
- 直接竞争
 - 间接竞争
 - 替代竞争
 
- 竞争对手具有地域性
 
- 同一个公司的地区竞争对手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 竞争对手非唯一性
 
- 对销售部来说同业竞争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 对市场部来说抢夺营销资源的都是竞争对手
 - 对生产部来说抢夺生产资源的是竞争对手
 - HR和其它抢夺人力资源的公司是竞争关系
 
- 竞争对手具有变化性
 
- 现在的竞争对手是A,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是B
 
如何收集竞争对手的数据
- 收集什么样的对手数据
 
- 经营数据
 
- 财务数据
 
- 资产负债数据
 - 损益表数据
 - 现金流数据
 
- 销售数据
 
- 销售额
 - 销售量
 
- 客户数量
 
- 现有客户
 - 重点客户详情
 - 拓展计划
 
- 市场份额
 
- 营销数据
 
- 商品数据
 - 价格数据
 - 促销数据
 - 渠道数据
 
- 媒体数据
 
- 新闻报道
 - 财务报道
 - 分析报告
 - 行业报告
 
- 工厂数据
 
- 生产计划
 - 工厂数量及布局
 - 研发情报
 
- 组织数据
 
- 企业和品牌基础数据
 - 员工数据
 
- 员工人数
 - 薪资结构数据
 
- 组织结构
 
- 部门组织结构
 - 管理层背景
 
- 招聘数据
 
- 如何收集竞争对手的数据
 
- 线下渠道
 
- 购买行业分析报告
 - 参加各种论坛
 - 去对方门店观察
 - 购买对手的产品
 - 通过人才流动了解
 - 通过共同的客户了解
 - 通过市场调查获得
 - 委托专业机构调查
 
- 线上渠道
 
- 上市公司年报
 - 搜索对手的新闻报道
 - 网络罗关键词搜索
 - 分析对手的招聘广告
 - 监控对手员工微博等社交工具
 - 线上问卷调查
 
- 网络工具
 
- 百度文库
 - 百度指数
 
- 用来反映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网络曝光和用户关注度的指标
 
- 谷歌趋势
 - 微指数
 - 淘宝指数
 - 优酷指数
 
- 竞争对手的分析方法
 
- 竞争对手分析路径
 
- 收集可能的竞争对手资料
 
- 上游企业
 - 下游企业
 - 顾客角度
 
- 找出竞争对手
 
- 确定竞争对手范围
 - 确定主要竞争对手
 - 确定竞争对手优先级
 - 画竞争对手图谱
 
- 收集数据
 
- 收集主要竞争对手详细数据
 - 整理数据
 - 分析数据
 
- 产品策略分析
 
- 产品竞争力
 - 品牌影响力
 - 产品实用性
 
- 渠道策略分析
 
- 经营能力
 - 拓展能力
 - 掌控度
 - 渠道四度
 
- 价格策略分析
 
- 定价策略
 - 价格稳定性
 - 议价能力
 
- 营销策略分析
 
- 媒体策略
 - 促销策略
 - 资源分析
 
- 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 信息化
 - 服务效率
 - 投诉分析
 
- 综合竞争力分析
 
- 波特五力模型
 - SWOT分析
 
- 竞争力分析报告
 
- 画竞争对手图谱
 
- 为了将各个层面的核心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标注出来,以便在渠道策略、资源投放、生产规划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
 
- 量化竞争对手的四度
 
- 渠道广度
 
- 公司产品覆盖的区域是多少
 
- 渠道宽度
 
- 几种类型的通路
 
- 渠道长度
 
- 产品平均经过几个中间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
 
- 渠道深度
 
- 通路上渠道商数量的多少
 
- 波特竞争力分析模型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行业竞争力
 
- SWOT模型
 
- 内部
 
- 优势
 
- 我们最擅长什么
 - 我们在成本、技术、定位和营运上有什么优势
 - 我们是否有其他零售商不具有或做不到的东西
 - 顾客为什么到我们这里来购物
 
- 劣势
 
- 我们最不擅长做什么
 - 其他零售商或品牌在哪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
 - 为什么有些老顾客离开了我们,员工为什么离开我们
 - 在企业组织结构中我们的短板在哪里
 
- 外部
 
- 机会
 
- 如何吸引新的顾客
 - 竞争对手的短板是否是我们的机会
 - 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是否可以异业联盟
 - 在产品开发、渠道布局、营销规划和成本控制方面还有什么机会
 
- 威胁
 
- 经济走势、行业发展、政策规则是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 竞争对手最近的计划是什么
 - 企业最近的威胁来自于哪里
 - 舆情是否不利于公司发展
 
营运策略的数据化管理
- 如何做销售预测
 
- 外因
 
- 经济状况
 - 行业环境
 - 同业竞争
 - 政策法规
 
- 内因
 
- 营销策略
 - 生产计划
 - 组织结构
 
- 预测方法
 
- 定性预测
 
- 专家意见法
 - 德尔菲法
 
- 通过专家之间背靠背的匿名评估,先由一位评估,然后传递给下一位继续评估,最终使专家意见一致的一种预测方法
 
- 先让运营总监进行预估,并写下评估意见,然后再交给下一位,传递是匿名的,一直传递到所有人都同意
 
- 好处是简单易操作,每个人都独立判断,保证预测结果高度统一缺点是费时费力
 
- 市场调查法
 - 业务人员预估法
 
- 利用业务人员丰富的经验、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预估,最后再经过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处理的一种方法
 
- 定量预测
 
- 时间序列法
 
- 算术平均法
 - 加权平均法
 - 移动平均法
 - 加权移动平均法
 
- 回归分析法
 
- 一元回归分析
 - 多元回归分析
 
- 两种方法往往配合使用
 
- 销售预测步骤
 
- 先找历史数据的规律,也就是每月销售额比重
 
- 其中2013年的销售必重是前三年月销售百分比的加权平均数
 
- 预测全年销售额
 
- 根据2013年销售规律看,1-9月应该占全年销售额的9.2%,而实际2013年前9月总共销售69886万元,用总销售额除以占比,得到的就是全年销售额
 
- 计算10月销售额
 
- 根据得到的全年销售额,乘以10月所占百分比,得到其销售额
 
- 预测的准确度取决于销售规律的准确度,影响每月销售比重的因素
 
- 在1月、2月间飘忽不定的春节因素
 - 国家法定假期因素
 - 每四年一次的闰年
 - 人为制造的异常销售因素,如大量团购、虚增减销售、天灾人祸等
 
- 解决影响因素的办法
 
- 剔除掉人为制造的销售异常数据后再计算每月的销售贡献
 - 将1月、2月合并起来计算销售比重,目的是为了剔除春节因素的影响
 - 根据具体情况手动调整销售占比(微调)
 
- 如何制定年度销售指标
 
- 收集数据
 
- 宏观
 
- 经济走势
 - 政策走向
 - 行业发展
 - 竞争对手策略
 
- 微观
 
- 历史销售数据
 - 促销数据
 - 拓展数据
 - 市场推广数据
 
- 制定策略
 
- 产品策略
 
- 有新产品上市吗
 - 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
 - 上市区域有哪些
 - 销售预估是多少
 
- 渠道策略
 
- 拓展计划是什么
 - 拓展新店铺或新渠道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 有关店计划吗
 - 会影响多少销售
 
- 价格策略
 
- 有价格调整计划吗
 - 整体向上还是向下调整
 - 会促进或影响多少销售额
 
- 促销策略
 
- 下一年的促销策略和今年有何不一样
 - 是加大促销力度还是降低力度
 - 有无特殊的促销计划
 - 促销对销售额的影响几何
 
- 人员策略
 
- 有营运相关的组织结构调整吗
 - 前线的销售力量是加强还是消弱
 - 是否可以量化这些策略对销售额的影响有多大
 
- 推广策略
 
- 市场推广策略是什么
 - 会加大还是降低推广力度
 - 市场费用的比例是降低还是上升
 - 对销售额的影响多大
 
- 生产计划
 
- 目前的生产计划是否会影响销售进度
 - 有无扩大生产计划的内容
 - 如果会影响,影响有多大
 
- 财务策略
 
- 是从紧还是宽松的财务政策
 - 哪些政策会影响销售完成计划
 - 影响多少
 
- 设置目标
 
- 三个观念
 
- 年度目标制定的过程其实就是销售完成的过程
 - 对目标的决策者来说,年度目标不是个人的理想目标,要务实
 - 一定要将目标分解到可执行的最小单位。关键词是可执行和最小单位
 
- 验证目标
 
- 设置目标是由上而下进行,验证目标是由下而上进行
 - 步骤
 
- 策略宣导
 - 细化目标
 - 领导审阅
 - 目标汇总
 - 对比验证
 - 目标修正
 
- 沟通目标(面对面沟通)
 
- 意义
 
- 沟通目标的合理性
 - 沟通目标完成的方法,第二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 沟通目标的过程也是责任的转移过程,也便于考核和追踪
 
- 确认目标
 
- 销售人员领导自己的年度目标后,还需要将目标细分到可执行的最小单位,同时将各种策略翻译成可执行的行动方案,最后变成一本目标执行操作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