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

4.5 Object类笔记总结
1. 定义和重要性
- Java提供的
Object类是所有Java类的根类。 - 直接或间接,所有的Java类都继承自
Object类。 - 它被称为超类。
2. 默认行为
- 当创建一个新的类且没有显式地使用
extends关键字指定一个父类时,该类默认继承自Object类。
3. Object类的常用方法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int hashCode(): 返回对象的哈希值。String toString(): 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4. toString()方法
- 默认情况下,
toString()方法返回对象的类名,紧随其后是“@”符号和对象的哈希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表示。 - 很多时候需要重写
toString()方法,以提供有关对象的更有意义的信息。
示例代码:
class Animal {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这是一个动物。";
}
}
- 虽然Animal类中并没有显式地定义toString()方法,但它从Object类继承了这个方法。当然,为了更具描述性,最好在Animal类中重写此方法。
5. 注意事项
- 在实际开发中,很少直接使用Object类中的方法,因为它们可能不适合所有子类。因此,通常需要重写这些方法,以使它们更适合特定的子类。
此部分的主要焦点是Object类及其提供的功能,尤其是toString()方法的默认行为和如何重写它。这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描述他们创建的任何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Object类总结:
重点:
-
超类的概念: Java中的所有类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自
Object类,使其成为Java类层次结构的根类。 -
常用方法:
equals(Object obj): 通常重写以提供对象相等性的逻辑判断。hashCode(): 通常与equals()一起重写以维持两者之间的协定。toString(): 为对象提供一个字符串表示,经常需要重写以提供更有意义的描述。
难点:
-
equals()与==的区别: 初学者可能会混淆这两者。
==检查对象的身份(即内存地址),而equals()方法用于检查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需要正确地重写)。 -
hashCode()与equals()的协定: 当重写
equals()时,通常需要重写hashCode()以确保相等的对象返回相同的哈希码。 -
toString()的默认行为: 默认情况下,它返回的是对象的类名,后跟其哈希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表示。初学者可能期望它返回更有意义的内容。
易错点:
-
没有重写equals(): 当对象的内容相等时,如果没有正确地重写
equals(),则使用默认的Object类方法可能会返回false。 -
重写equals()但忘记重写hashCode(): 这会违反
equals()和hashCode()之间的协定,可能导致对象在集合中的不正确行为。 -
误用toString(): 仅依赖于默认的
toString()方法而不是提供有意义的重写,可能导致调试和日志记录中的信息不足。 -
混淆Object类的方法与原始数据类型的操作: 例如,使用
equals()方法比较原始数据类型(如int,char)可能会导致编译错误。
总的来说,理解和正确使用Object类的方法对于Java编程至关重要。正确地重写这些方法,特别是equals()和hashCode(),可以确保对象在Java程序中的正确行为和互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