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 -- 项目管理(十二)

一、文档、配置与变更管理

1、配置管理就是一套方法,用这套方法来对软件开发期间产生的资产(代码/文档/数据等)进行管理,包括管理它的存储、变更,将所有的变更记录下来,通过适当的机制来控制它的变更,使得这些更改合理、有序、完整、一致,并可以追溯历史。 2、配置项 信息系统中的文档和软件在其开发、运行、维护的过程中会得到许多阶段性的成果,并且每个文档、软件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多种工具软件或配置。所有这些信息项都需要得到妥善的管理,决不能出现混乱,以便在提出某些特定的要求时,将它们进行约定的组合来满足使用的目的。这些信息项是配置管理的对象,称为配置项。 所有配置项目的操作权限应该由CMO(配置管理员)严格统一管理;基线配置项向开发人员开放读取权限;非基线配置项向PM、CCB及相关人员开放。 每个配置项用一组特征信息(名字、描述、一组资源、实现)唯一地标识。它们通常可以分为下面六种类型:

  • 环境类。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环境,如编译器、操作系统、编辑软件、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文档编制工具等。
  • 定义类。需求分析与系统定义阶段结束后得到的工件,如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开发计划、设计标准或设计准则、验收测试计划等。
  • 设计类。设计阶段得到的工件,如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规格说明、数据库设计、编码标准、用户界面设计、测试标准、系统测试计划、用户手册。
  • 编码类。编码及单元测试结束后得到的工件,如源代码、目标码、单元测试用例、数据及测试结果。
  • 测试类。系统测试完成后的工作,系统测试用例、测试结果、操作手册、安装手册。维护类。维护阶段产品的工作,以上任何需要变更的软件配置项。 3、配置项状态与配置项版本号 配置项状态有三种,对应的版本号格式也不同: image.png 4、基线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各开发阶段末尾的特定点,也称为里程碑。在这些特定点上,阶段工作已结束,并且已经形成了正式的阶段产品。 5、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状态报告也称为配置状态说明与报告,它是配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有效地记录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状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 6、配置审核 配置审核(又称配置审计)的任务便是验证配置项对配置标识的一致性。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尽管对配置项做了标识,实践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但如果不做检查或验证仍然会出现混乱。 7、配置标志 确定配置项如何命名,用哪些信息来描述该配置项。 8、变更控制委员会 变更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CCB)也可称为配置控制委员会,是配置项变更的监管组织。其任务是对建议的配置项变更作出评价、审批,以及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 CCB 的成员通常包括项目经理、用户代表、软件质量控制人员、配置控制人员。这个组织不必是常设机构,完全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组成。 9、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用于控制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该系统包括存储媒体、规程和访问配置系统的工具,用于记录和访问变更请求的工具。CMO建立并维护用于控制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系统和变更管理系统。 10、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的步骤包括: (1)版本管理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版本标志,也就是为区分不同的版本,要给它们科学地命名。 (2)配置状态报告也称为配置状态说明与报告,它是配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有效地记录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状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 (3)**配置审核(又称配置审计)**的任务便是验证配置项对配置标志的一致性。配置审核的实施是为了确保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性,体现配置管理的最根本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混乱现象。

二、配置库

1、配置库也称配置项库,是配置管理的有力工具。采用配置库实现软件配置管理,就可把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工作产品,包括半成品、阶段产品和最终产品放入配置库中进行管理。 在软件工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类配置库: (1)开发库(动态库)。存放开发过程中需要保留的各种信息,供开发人员个人专用。库中的信息可能有较为频繁的修改,只要开发库的使用者认为有必要,无须对其作任何限制(因为这通常不会影响到项目的其他部分)。 (2)受控库(主库)。在软件开发的某个阶段工作结束时,将工作产品存入或将有关的信息存入。存入的信息包括计算机可读的及人工可读的文档资料。应该对库内信息的读写和修改加以控制。 (3)产品库(静态库、发行库)。在开发的软件产品完成系统测试之后,作为最终产品存入库内,等待交付用户或现场安装。库内的信息也应加以控制。 2、配置项的变化过程 image.png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