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又叫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TCP/IP的第一代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IGP(內部网关协议),它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RIP是基于跳数(最多支持16跳)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称为度量值,RIP协议有多个版本,分为v1/v2/ng版。
RIPv1版本的RIP协议是支持有类ip地址的协议,通过向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5的广播地址进行路由更新。
RIPv2路由协议是针对RIPv1协议的不足衍生出来的一种升级版无类路由协议,使用组播224.0.0.9进行路由更新
有类和无类的区别:
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路由更新的时候不会携带子网掩码
无类路由协议: 在发送路由更新的时候会携带子网掩码
RIP报文类型:
Request 请求报文 携带请求路由信息
Response 回应报文,携带路由信息和维护邻居关系
RIP邻居默认时间关系:
每30秒周期性发送一次response报文,超时时间为180s,路由删除时间为240s
RIP环路避免机制:
1、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 该信息不会再从该接口发送回去 默认开启该命令
2、路由毒化:路由器从某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 可以从此接口发送回去 但是发送回去之前 要将该条目metric值改为16,邻居路由器收到后 将删除路由表中的该路由条目信息
RIP协议的特点:
OSI层次:应用层协议,基于UDP端口520
算法特征:距离矢量协议
有类无类:RIPv1为有类、RIPv2为无类
运行范围:IGP内部网关协议
最佳路径:
华为:管理距离100、度量值:跳数(路由器的个数)
H3C:管理距离100、度量值:跳数(路由器的个数)
思科:管理距离120、度量值:跳数(路由器的个数)
RIP版本区别:
RIPv1
有类,不携带子网掩码
广播更新(255.255.255.255)
周期性更新(30S)
不支持VLSM
不提供认证
不能对路由标记tag
RIPv2
无类,携带子网掩码
组播更新(224.0.0.9)
周期性跟新(30s)、触发更新
支持VLSM
提供明文和MD5认证
能对路由标记tag
RIPng
在RIPv2基础上扩展,同时支持ipv4和ipv6
RIP协议注意点:
1、默认开启了自动汇总,如需手动汇总需要先关闭自动汇总
2、通告路由的时候只能通告主类路由
---------------------------------------------------------我还会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