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MPLS概述

MPLS的产生

在没有MPLS技术,路由器主要是根据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去匹配路由表中的表项,当表项中存在多个去往同一目的路由选择子网掩码最长的那个(最长匹配原则),也就是最细路由

而通过掩码匹配需要通过软件实现,通过串行比较路由表而不是并行,性能较差。基于二层的转发优于三层的思路,MAC地址长度固定,可以用硬件实现。为了实现快转发,MPLS学习数据链路层的转发方式制定了固定长度的标签,协议后面贴上对应的标签也因此被称为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层次结构

工作位于2~3层之间,也有称为2.5层

MPLS概述_MPLS路由器结构

MPLS的工作原理

RTA通过路由表转发  (IP网络)
RTB~RTD经过的就是LSP,而有标签的路由器叫做标签交换路由器 (MPLS网络)
RTB收到RTA的报文,它就会去查标签交换表,然后发现这个数据需要打上标签转发给RTC,这个动作叫做PUSH
RTC收到RTB的报文,它就会去查标签交换表,然后发现是给RTD的于是将原有的MPLS头更换一个,意味每跳一换,类似MAC转发或IBGP的next-hop。这个动作叫做swap
RTD收到RTC的报文,发现邻居下一跳不是标签交换路由器,所以RTD做了弹出标签动作变成IP报文转发,这个动作叫做POP

MPLS概述_MPLS概述_02

MPLS路由器结构

控制平面形成路由表
转发平面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MPLS路由器比一般的路由器多了LDP、LIB、LFIB

MPLS概述_MPLS报文结构_03

MPLS数据报文结构

Label 20位长度,用于标识
TTL 8位长度,用于最大跳值,在没有其他防环方式情况下做好最终的防环机制
Exp 3位长度,用于QOS控制,把MPLS报文分成8个等级进行控制
S 1位长度,用于识别多个标签的情况

MPLS概述_MPLS概述_04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