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C inline 关键字的作用

爪哇驿站 2022-04-20 阅读 120
c语言c++

文章目录


前言

学习csapp第5章 优化程序性能过程中,老师提到了用inline优化程序的方法,感觉自己对C的熟悉程度还远远不够,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把C语言摸熟摸透的。


一、inline是什么?

在 c/c++ 中,为了解决一些频繁调用的小函数大量消耗栈空间(栈内存)的问题,特别的引入了 inline 修饰符,表示为内联函数

二、引入inline的原因和使用方式

1.引入inline的原因:

在系统下,栈空间是有限的,假如频繁大量的使用就会造成因栈空间不足而导致程序出错的问题,如,函数的死循环递归调用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栈内存空间枯竭。

一个例子:

void myprintf(int a)
{
	printf("%d\n",a);
}
int main()
{
	int i;
	for (i=0;i<100;i++)
		myprintf(i);
	return 0;
}

对于这个函数,在进行反复的打印3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要反复的调用myprintf()这个函数,进函数和出函数是需要时间的,假设这个过程用时为4ms,而执行printf这个操作只需要2ms,那么在100次循环的过程中进出函数的时间比函数功能printf需要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很影响工作效率。于是,我们就想要如何去免去进出函数的过程呢?那么就可以声明inline这个关键字,有何用途?当我们声明了一个inline的函数时候,函数被调用的语句就被替换成了函数本身,进行了一个预处理


int main()
{
	int i;
	for (i=0;i<100;i++)
		void myprintf(int a)
		{
			printf("%d\n",a);
		}
	return 0;
}

这样一来我就非常明显的知道这个函数是干什么的了,就不需要去调用函数的定义部分,再通俗点讲,原来我要从家里去外面的商店去买冰淇淋(来回需要时间),现在商店就在我家里面了,那么我是不是省去了去商店的时间呢?但是相应的我这个家要很大(也就是所谓的空间要很大才能包含这个商店对吧?)这样就是用空间去换取了时间了。

也就是相当于给myprintf函数之前加了一个inline关键字:

inline void myprintf(int a)
{
	printf("%d\n",a);
}
int main()
{
	int i;
	for (i=0;i<100;i++)
		myprintf(i);
	return 0;
}

2.inline注意事项

(1)使用限制
inline 的使用是有所限制的,inline 只适合涵数体内代码简单的涵数使用,不能包含复杂的结构控制语句例如 while、switch,并且不能内联函数本身不能是直接递归函数(即,自己内部还调用自己的函数)。

(2)inline仅是一个对编译器的建议
inline 函数仅仅是一个对编译器的建议,所以最后能否真正内联,看编译器的意思,它如果认为函数不复杂,能在调用点展开,就会真正内联,并不是说声明了内联就会内联,声明内联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3)建议 inline 函数的定义放在头文件中
因为内联函数要在调用点展开,所以编译器必须随处可见内联函数的定义,要不然就成了非内联函数的调用了。所以,这要求每个调用了内联函数的文件都出现了该内联函数的定义。

因此,将内联函数的定义放在头文件里实现是合适的,省却你为每个文件实现一次的麻烦。

声明跟定义要一致:如果在每个文件里都实现一次该内联函数的话,那么,最好保证每个定义都是一样的,否则,将会引起未定义的行为。如果不是每个文件里的定义都一样,那么,编译器展开的是哪一个,那要看具体的编译器而定。所以,最好将内联函数定义放在头文件中。

(4)类中的成员函数与inline
定义在类中的成员函数默认都是内联的,如果在类定义时就在类内给出函数定义,那当然最好。如果在类中未给出成员函数定义,而又想内联该函数的话,那在类外要加上 inline,否则就认为不是内联的。

3.inline——一种用于“实现”的关键字

关键字 inline 必须与函数定义体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数成为内联,仅将 inline 放在函数声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如下风格的函数 Foo 不能成为内联函数: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inline 仅与函数声明放在一起
void Foo(int x, int y){}

而如下风格的函数 Foo 则成为内联函数:

void Foo(int x, int y);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 inline 与函数定义体放在一起

所以说,inline 是一种"用于实现的关键字",而不是一种"用于声明的关键字"。一般地,用户可以阅读函数的声明,但是看不到函数的定义。尽管在大多数教科书中内联函数的声明、定义体前面都加了inline 关键字,但我认为inline不应该出现在函数的声明中。这个细节虽然不会影响函数的功能,但是体现了高质量C++/C 程序设计风格的一个基本原则:声明与定义不可混为一谈,用户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知道函数是否需要内联。

4.慎用inline

内联能提高函数的执行效率,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函数都定义成内联函数?如果所有的函数都是内联函数,还用得着"内联"这个关键字吗?
内联是以代码膨胀(复制)为代价,仅仅省去了函数调用的开销,从而提高函数的执行效率。
如果执行函数体内代码的时间,相比于函数调用的开销较大,那么效率的收获会很少。另一方面,每一处内联函数的调用都要复制代码,将使程序的总代码量增大,消耗更多的内存空间。

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内联:
(1)如果函数体内的代码比较长,使用内联将导致内存消耗代价较高。
(2)如果函数体内出现循环,那么执行函数体内代码的时间要比函数调用的开销大。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容易让人误解成使用内联更有效。要当心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可能会隐藏一些行为,如"偷偷地"执行了基类或成员对象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所以不要随便地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定义体放在类声明中。一个好的编译器将会根据函数的定义体,自动地取消不值得的内联(这进一步说明了 inline 不应该出现在函数的声明中)。

总结

内联函数并不是一个增强性能的灵丹妙药。只有当函数非常短小的时候它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但是,如果函数并不是很短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被调用的话,那么将会使得可执行体的体积增大。
最令人烦恼的还是当编译器拒绝内联的时候。在老的实现中,结果很不尽人意,虽然在新的实现中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还是不那么完善的。一些编译器能够足够的聪明来指出哪些函数可以内联哪些不能,但是大多数编译器就不那么聪明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经验来判断。如果内联函数不能增强性能,就避免使用它!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21aspnet」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