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如何构建技术方案影响的评估能力

在架构优化的早期,还处于研发或方案设计的阶段时,当研优化相关的需求还没有完成能力的构建,对于技术方案的影响比如,核心指标的变化,用户体验的变化,资源消耗的变化等还处于一个理论的状态,在真实的使用场景的数据是什么样,用户使用的真实体验如何还是未知,如果技术方案可能存在对业务指标产生影响,关于指标变化的摸底还是有必要放在技术方案中一起推进落地的。

评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线下评估,一类为线上评估。

  • 线上评估:真实的用户使用场景,数据量大,样本全,机型,网络,系统,运营商都有所不同,评估的数据是最真实的。但是,数据是在App上线之后产生的,对于指标的优化需要App再次发版。出现异常之后,对于线上用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用户规模较大的App,较小比率的用户出现了异常,影响量级也是极大的。
  • 线下评估:模拟的用户使用场景,数据量少,样本少,机型,网络,系统,运营商等外界因素的评估与成本有关。线下评估的数据可以在App没有发版之前就进行相关的摸底,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影响,可以先进行优化再发布给用户。线下评估的需要使用自动化评估方式,评估投入的资源较低,覆盖的样本也相对的全面。

基于以上两者评估方式,App实现可评估的能力,至少需要以下4个能力

  1. 可记录:实现数据的记录及上报的能力,支持对App中需要评估的数据项进行记录。
  2. 可对比:实现不同的样本进行抽样,打开或关闭某一组能力。支持App中的同一类中多个能力的流量控制。
  3. 可计算:根据评估的需要,进行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主要基于云端构建的可计算能力,部分数据也需要在App中计算后再同步给云端,比如,一些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信息。
  4. 可查看: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信息可以进行查看,报表、图表或原始数据。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可以支持研发人员快速了解架构优化之后核心指标的变化,发现问题,或者支持后续优化的决策。

有了基础的打点和对比能力。在App的业务代码中出现的点位信息过多,那么对于代码的可读性是极差的。而多业务场景都有涉及的打点,对于模块的拆解也会产生影响。

而对于App架构来说,可统计和可对比的相关能力,应该作为基础的服务。与业务相关的统计点位的调用,应该与业务逻辑的代码弱绑定。

其它参考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质量高于效率​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避免随机试错​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持续技术创新​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规范在研发工作中的价值​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研发过程组件化收益小结​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因事定人优于因人定事​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CR的五个关键点​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技术方案评估的三个维度​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沟通的意义​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平台生态优先​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技术需求排序原则​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主动沟通的基本准则​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架构优化工作与功能迭代工作的区别​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CR的11个规范原则​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评审的价值体现​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多端方案对齐​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风险的分类及规避​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如何保持有效的技术决策​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如何降低隐性的资源投入​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足够深入理解业务流程​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架构优化倒底优化的是什么​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发现架构问题的6个视角​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问题等同于机会​
  • ​【架构优化过程思考】理解架构优化的资源投入方式及差异​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