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着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分配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硬件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与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4-09
(1)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代表什么意思?
答: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一个 A 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 A 类网络的 IP 地址,前 8 位表示网络号,后 24 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表示前 8 位为网络号,中间 16 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 8 位为主机号。第二种情况为一个 B 类网,对于 B 类网络的 IP 地址,前 16 位表示网络号,后 16 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表示前 16 位为网络号,中间 8 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 8 位为主机号。第三种情况为一个 C 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 C 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 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答:255.255.255.248 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台,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 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 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 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答:A 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 16 位“1”)则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B 类网络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 8 位“1”)则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但子网数目不同。
- 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答:IP地址的第3个字节是
(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主机号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2^12-2=4096-2=4094个。
- 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答: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10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111111
它是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但不推荐这样使用,因为子网中的1不是连续的。
- 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答:C2.2F.14.81=(12*16+2).(2*16+15).(16+4).(8*16+1)
=194.47.20.129
C2.2F.14.81=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
前3位是110,所以这个地址是C类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答: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量减少。
4-20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 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 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 5 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下一跳。
答:(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m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21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 B 类 IP 地址,其 net-id 为 129.250.0.0.该单位有 4000 台机器,分布在 16 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 250 台机器。如选 255.255.255.0 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 =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地点: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
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
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
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
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
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
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
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
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
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
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
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
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
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
4-41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 ”、“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B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 B 收到从 C 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 “目的网络 ”“距离 ”):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 B 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路由器 B 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