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2022东南大学网安916专硕上岸经验帖

本文目录

第一部分

简单介绍

最近忙完了毕业设计论文和教师资格证面试,终于有一些时间来回顾和整理过去这一年多准备考研的过程。

先介绍一下自身的情况:

由于自己今年考研成绩并不突出(360出头),所以本篇介绍的重点不在于我的学习方法,而在于记录自己考研过程的记录,记录自己这一年在某段时间做了什么事,并分享一下自己当时和现在的想法。希望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

我的一些选择

一、
考研之前我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更没有非要考哪所学校的执念。九月份正式报名之前,我的想法总是在变:哪所学校?报什么专业?数一还是数二?408还是自命题?
一直到九月份,我终于肯定408我是复习不完了,只能报专业课科目较少的学校。虽然当时有今年东南网安报考人数大幅增加的传闻,但还是硬着头皮报了。考前也一直害怕东南网安也会和2021年的科软一样,因为当时加了好几个东南网安的QQ考研群,几个群总人数加起来有4000多,就算有很多人被重复统计,今年的报考人数也肯定会比去年多。所以在考试之前,我也计算过好几次,考虑到最坏的情况(专硕报考人数2000+,统考名额减少),如果能考380分还是很稳的,360分进复试应该没问题,但复试就要看运气了(去年有个学长就是初试刚过线但是也考上了)。身边有很多二战的,我想我今年才一战,大不了明年二战,就抱着赌一下心态选择了东南网安。
每个人选择考研的原因不同,有的人目标很明确,非某所校不去,有的人或许和我一样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尝试去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遇到困难总是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纠结要不要放弃。准备考研的过程真的非常煎熬,但是既然选择去考就应该认真准备。

二、 学硕or专硕?
最初我是打算考学硕,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问了身边一些同学的想法,大部分都考专硕。有个哥们跟我说如果没有读博的打算可以考专硕,专硕收的人多更容易上岸。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后来决定考东南网安,考虑到2021年学硕要比专硕出初试分数线高30分,往年也都是学硕分数线比专硕分数线高所以就报考了专硕。
后来考研完之后我才知道,当初好几个劝我考专硕的人自己却去考学硕了。还有从今年东南网安情况来看,如果初试成绩考的还可以(350以上),学硕要比专硕更容易上岸一些。

三、408 or 自命题?
一开始考408的想法我是非常坚定的,并且很早就买了王道408的四本书。结果复习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学习进度很慢,到放暑假时(因为学校有小学期,到七月下旬才放暑假)数据结构才看了不到一半,另外三本尚未开始。所以考虑到自己的复习进度就放弃考408了。

四、 目标院校选择
因为本科学校是双非实在没什么名气,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985或强211。考研之前对考研情况不是很了解,我首先从学长学姐上岸的学校里选择几个学校:

后来对这些学校往年的复试分数线和平均分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觉得北航和华科确实比较难考,所以主要的目标就换成了北邮。后来放弃408打算考自命题时有两个选择:

最终还是选择了专业课科目较少的东南网安。三四月的时候身边打算考东南网安的同学有很多,但到了正式报名的时候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换了目标,可能是当时东南的热度太高了,吓走了很多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计算机专业考研】

五、对东南大学的了解过程
第一次了解东南大学是去21年2月份,当时寒假还没开学,20年上岸东南网安的一个学姐在线上会议分享了她的考研过程。当时对考研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学姐初试成绩不高,之前也没听说过东南大学这所学校,当时觉得东南大学是不是水平一般啊?我一定要考个比这个更好的学校,于是刚开始就没把东南大学当做自己的目标院校。开学之后,学院21考研结果统计中七个学长学姐上岸了东南网安,考研经验分享会上有位学长的初试成绩不到320分也上岸东南网安了。这时候我就更觉得东南网安好像很好考。
后来408复习不完,打算考东南网安吧,先保证能上岸。刚决定考东南网安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后来就加了几个考研群竟意外发现打算冲东网的人竟然有这么多。考研之前总有各种消息搞人心态,一会儿听说保研采取递补的方式录取导致统招名额比去年缩招很多,一会儿又听说今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0w,一会还听说今年考东网的人有2000+,甚至有人大放厥词说今年的东网就是去年的科软!所以到9月份的时候我对东网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渐觉得好像东南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而且看今年的情况我还很有可能考不上。
到了考研复习后期,感觉自己复习情况很差,觉得自己刚开始有点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上岸学长学姐考那个分数好像也挺强的,我甚至还考不了那么多。当时对东网的态度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感觉东网确实很不错,自己为什么这么菜。考研之前一直怀疑自己,都做好二战的心理准备了。

第二部分

我从很早就有考研的想法,自己成绩和代码能力一般,学校也不是名校。校招来的都是些不知名的当地企业,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自己在就业方面没什么竞争力。
大三上学期结束前,舍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卖考研资料的学长,考研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咨询他。我加了他的好友,他给我了一些学习建议和各科目的复习规划,最后在他那里买了一堆考研资料。

寒假

寒假,我打算先学一些高数内容,打好基础。寒假回家时带回去很多书,行李箱三分之一的空间用来装书。当时感觉自己规划的很好,每天不用学太多,劳逸结合。刚放假,也是想着先玩几天,结果一直到春节前我都还没打开行李箱。当时虽然知道每天这样只玩不学不太对,但总能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再玩一天。后来实在觉得再这样下去就把寒假时间都浪费了,才找出买的资料打算学一点。我从行李箱中翻出来一袋烂掉的橘子,才猛然想起放假前把学校没吃完的橘子放在行李箱了。
家里真的没有学习的氛围,又刚过完年,每天最多学两个小时的高数,其他时间基本都浪费了。开学前看完了高数第一章极限部分的基础课,开学时又拉着那些几乎没看过的书回学校。有了寒假的经历,我再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前不能总想着先玩几天。

大三下学期

三月初,学校开学。我的考研复习基本可以说是从三月份开始的,寒假只看了高数第一章的基础课。大三下学期还有好几门课程没有结束,其中有两门考试课。学院也挺理解我们考研的,两门课的要求并不高,有少量作业,大部分时间都能用来准备考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三月初到六月末,这段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其他科目都还没开始,专业课进度自己也觉得有些慢,有个考408的舍友已经把王道课程全看完了。政治打算八月份开始。
大三下学期,除了准备考研,我还做的其他事情:

大三下学期考研方面算是刚进入状态,学习进度很慢,心情也比较浮躁,总体来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心里有些着急,觉得自己408可能复习不完了。大部分人可能和我一样,刚开始还没确定报考院校就先按照408去复习,一定要平衡好复习的进度和效果。

小学期

暑假小学期,两周时间,这次小学期课程为企业实训,往年是去校外企业实训的,最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学院找了两家企业(培训机构)来学校上课。讲的内容很水,来上课主要为了给学生宣传他们的培训机构。这两周学习效果一般,继续学习了高数和英语的内容。

暑假及大四上学期

小学期之后,7月28号,我才搬到寄宿学校,考研之前的有效学习时间只剩8、9、10、11、12这五个月了。搬到新环境适应了一段时间,因为之前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到了寄宿学校后想赶快进入状态,所以刚去的那段时间我学的很认真,每天都背单词。

这段时间,我的学习进度:

这段时间除了学习之外,我做的其他事:

考前准备及考试过程

考前准备:

各科目考场发挥:

2.英语:考试前五分钟半做半猜做了完形填空,平时没练过,也不指望靠完形填空得多少分。阅读和新题型做的很仔细,感觉文章基本都能读懂,自己感觉做得很好。翻译有些难,平时也没做过几道题,先写了一道小题,感觉时间不多了就先去写作文。小作文之前背过一篇类似的,自己改了改写上了,不过内容可能有点少。大作文自己写的,先在草稿纸上写了一遍又抄到试卷上。作文写完之后还剩两分钟左右,又写了半道翻译题就交卷了。

4.专业课:选择题有四五道不确定,后面大题数据结构部分做得还可以,没有程序题。网络有一道高分大题全做错了,那个考点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没在意,结果就考到了。

考后估分与真实分数

考试结束之后本来打算不看答案,但还是没忍住去看了一些考研机构发布的答案,估计各科分数为:

查分的时间是在中午,上午就有很多同学已经查到自己的成绩了,于是我就更加期待自己的考试结果,感觉等待过程十分漫长。最终查到的成绩360+,晚上又熬夜让学长帮忙查到了初试排名在前120(晚上的时候只有校内网能够查到排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个排名完全可以保证能进复试。今年考360左右的人特别多,每个分数大概都对应五六个人。后来分数线公布为330分,学硕专硕复试线相同,没想到今年学硕复试线竟然比去年降了10分。

复试准备与复试过程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依然采取线上复试的形式。复试科目二选一,我选的C++,学长推荐用郑莉老师那本教材。大二的时候学过C++,复习的时候先回顾了一遍学校的教材。然后又看郑莉的C++教材。刚开始跟着慕课上的视频学,后来觉得太慢就只看书。郑莉C++的内容讲的挺详细,我大概每天看一章,用了两周左右时间仔细看完了一遍。距离复试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我每天背自我介绍,做一些从CSDN上找的C++的简答题。复试之前,我让同学帮我按照复试流程模拟了一遍,找出了一些问题,整体效果还不错。

复试前需要在研究生报考系统上提交一些审核材料,包括基本信息表和所获奖励的证明材料等。选择复试科目并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复试的前一天测试设备,到时候会有短信或邮件的通知。正式复试分为两天,具体哪天参加复试也会有短信通知。复试时每组复试的顺序是自己抽取的,越早取号复试顺序越靠前。我是第二天参加复试,因为不想第一个复试,所以取号系统开放五分钟之后我才取号,我取的是8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复试时,先进入系统等待,在等待界面可以看到你所在组正在面试几号考生。一般每组前面两三个人面试会慢一些,后面速度就会加快。11点左右轮到我了,界面上会出现邀请我进入面试,点击同意之后就能在屏幕上看到面试老师(大概五六个人)和答题界面。
助理老师会告诉你现在到哪个环节了,需要做什么事,有多长时间。
复试第一项,自我介绍,要求两分钟之内。因为之前每天都在背,所以自我介绍我说得很顺没有卡壳,大概用了1分半。考生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各位老师会看你之前提交的基本信息表。后面也是主要根据你在基本信息表中写的东西对你进行提问。
第二个环节是抽题,从三十组题目中选择一组题目,包含三道专业课题目和一道英语翻译题目。答题也是全程口述,我抽的题目第一道是一个简答题:什么情况会用到虚析构函数?第二道题是一个程序改错题,基类私有派生出一个子类,则基类中共有成员变量在派生类中变为私有变量,错误的地方为:主函数中通过对象名直接访问了子类的这个变量。前面两道题都很简单,第三道题目是一个写运行结果的题目,虚函数表指针占用多大空间那个地方我没有复习到,所以做错了。最后一道是汉译英的翻译题,两句话,复试没复习翻译所以翻译也翻得很烂。
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面试,大概问了五六个问题,有些记不清了:

基本信息表里写的东西我都提前准备过,问我的问题我都回答的非常顺,整个复试过程很快,总共用时15分钟。最后一个问题问我熟悉的编程语言,可以看出来老师也不想为难我。
复试不要过度依赖现场发挥,提前准备非常重要。基本信息表中写自己做过的项目,那么老师一般都会进行提问的。人脸识别是我之前人工智能课程的课程设计,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实现代码。如果没有项目那就好好准备毕业设计。

复试结果

去年是复试完第二天出复试结果,所以复试完第二天我也一直盯着官网通知。结果一直煎熬等到晚上十点多也没公布。群里有人说今天不可能公布了,教务的老师都下班了。我也觉得这么晚不可能再出结果,就去和同学打斗地主了。打了两局,一看手机三个群消息99+,果然ddl是第一生产力,东南网安还是在复试完第二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公布了复试结果。复试成绩115分,总成绩排名进入了前一百。后来收到了学信网的待录取通知和东南复试平台的拟录取查询结果。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师选择经验

复试成绩出来的二天早上就给一位导师发邮件,之前看群里有人推荐这位老师(后来才知道是这位导师让他她的研究生替她打广告),而且她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感兴趣的。发完邮件五分钟之后他就给我打电话,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快,还以为她打算收我了,结果上来就说我有好几门专业课的成绩很差,让我说一下原因(有点后悔把成绩单一起发给她了)。后面她又介绍了一下他们组的情况,让我通过测试之后才能够加入他们组。测试题目是两天之内复现出她提供的一篇论文中介绍的算法,虽然也给了参考博客,但是我还是没做出来。有个舍友也考东网,他联系的导师没回复他(后来才知道是邮件地址写错了),于是我们俩都打算等双选会再选导师了。
本以为大部分人都会和我们一样,但双选会的时候发现160多人都已经确定导师了。当时担心会被分配给一个不喜欢的导师,所以在双选会的最后一天又联系了一个导师,要是他不同意就只能等分配了。不过很幸运这位老师竟然很快同意了。
个人经验:

对自己考研情况的评价

虽然很早就有了考研的打算,但是准备的不够充分。自己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半年学习没进入状态,学习效率很低;专业课复习很慢,本来打算考408结果复习不完只能换自命题。
大一的时候真的觉得大学就是用来放松的,一到大学少了很多约束,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便抱着及格万岁的态度去学习。大一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开始了解保研政策了,而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我们学院还有保研名额。虽然从大二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认真去学习,但是平均绩点跟推免的同学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你们学校有推免的名额,只要你有希望还是要尽力争取,毕竟保研只是和你身边的同学竞争,考研竞争的人数要远多于这个。
准备考研的过程有段时间很难熬,既觉得时间不够用,又想时间过得快一些,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你很有可能会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正常现象,我虽然复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最终也成功上岸了,本文是我从备考到选择导师的全部经过,我的经验希望能给考研的各位同学一个参考。你也要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准备,考研没有那么可怕。

一些建议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