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计算机网络 从 ping 来初窥计算机网络
在上一章节《计算机网络从零到一》我们重点讲解了整个网络的形成,以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这三层的形成以及他们所解决的问题,而本章节主要讲解 ping 命令在 Linux 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
ping 简介
当我们第一次接手服务器时,首先需要验证的就是网络相关配置,而最简单直接的就是 ping 命令。如我们要验证所在服务器是否能访问百度搜索网址,则可以使用
ping www.baidu.com
# ping 命令在linux默认参数下,会无限制的运行,如需要停止可以使用 [ctrl+C]

可以看到详细的 ping 命令运行过程,以及在退出程序后的一个统计数据。
详细运行过程中,标识了每一次 ping 包的数据大小为 64kytes;通过 www.baidu.com 的回复 ip 39.156.66.14 传回;每一次都有一个序列号 icmp_seq,从 1 开始递增(老版本为 0);ttl 也在之前讲解过,为 tcp/ip 的剩余生命周期;time 是当前服务器记录的每一次从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回复的时间(所以不需要两个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
在统计数据中,会显示发送了多少个包,接收到多少个包,丢包率以及总的消耗时间;还会有 rtt 本机硬件耗费的时间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偏差,其中平均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S Q R T ( S U M ( R T T ∗ R T T ) / N – ( S U M ( R T T ) / N ) 2 ) SQRT(SUM(RTT*RTT) / N – (SUM(RTT)/N)^2) SQRT(SUM(RTT∗RTT)/N–(SUM(RTT)/N)2)

ping 参数
我们可以使用 man ping 来查看 ping 的使用手册,下表列举了常用的 ping 参数供大家参考:
| 命令 | 释义 |
|---|---|
| -c [number] | count:指定ping的次数,在到达后自动停止 |
| -A | Adaptive ping:根据每一次ping的时间,自动调整ping的速度 |
| -f | Flood ping:使用极限速度ping目标地址,只有超级用户能够使用,会自动使用静默模式 |
| -i [double] | interval:每次ping 的间隔时间,单位秒 |
| -I [interface] | interface:使用指定网卡进行ping任务 |
| -q | quiet output:使用静默模式,只输出汇总信息 |
| -t [number] | ttl:设置ttl值 |
ping 执行过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疑惑,ping 命令貌似很简单,但是既可以 ping ip 又可以 ping host,还能 ping website。那他是如何进行解析的呢,如果我们现在 host 中配置了一个与 website 相同的,那么 ping 命令会如何解析呢?还有 ping 命令究竟是怎么与目标服务器进行连接的,好像也没看到使用什么端口,不是说连接两个服务器都需要开端口进行连接吗?
带着疑问我们一步一步进行尝试。
地址解析
地址解析不仅存在于我们的 ping 命令中,也存在各种需要与目的地服务器交互的程序中。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介绍了 traceroute、dns 解析、计算机网络从零到一,其实大部分已经有萌芽的趋势,我们再汇总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析。
一共涉及到三个重要的文件:
- /etc/hosts
配置所有的 ip:服务器名。
- /etc/host.conf
这个文件在之前的三个章节中均未讲解到。稍后进行讲解。
- /etc/resolv.conf
配置我们 DNS 服务器相关的解析,详情请跳转 dns 解析。
/etc/host.conf
当需要访问其他服务器时,指定主机名的查找方法。默认首先查找 /etc/hosts,如果未能查找再使用 /etc/resolv.conf 文件查找 DNS 服务器,向 DNS 服务器进行请求。
cat /etc/host.conf
# multi on

默认情况下,只会有一行 multi on,标示是否允许 /etc/hosts 中指定的主机有多个 ip 地址,如果有多个 ip 地址,我们一般称之为多穴主机(路由器就是一种多穴主机)。当然,还有其他的相关设置:
- order hosts,bind,nis
主机的解析顺序,使用先 hosts 也就是主机映射解析 /etc/hosts;然后使用 bind,也就是 DNS 解析。当然也可以先 DNS解析 写成 order bind,hosts,nis。nis 防火墙。
- ospoof on
是否开启对该服务器进行 ip 地址欺诈的保护。
当然,这里只列举了最重要的参数,其余可以查看 man5 手册,host.conf 部分:
https://www.man7.org/linux/man-pages/man5/host.conf.5.html
host.conf 配置
当你看完手册后,可以发现上面的描述全是错误的,因为大多数已经被遗弃了,现在只能配置三个参数:
- trim [list]
可以存在多个,使用 : 或 ; 或 , 进行分割的一个数组,并且每个元素都应该是 . 开头。及西裤将自动从使用 DNS 解析的任何域名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会删除末尾的域名。(这个不会影响 nis 和 hosts)。
- multi [on/off]
标示是否允许 /etc/hosts 中指定的主机有多个 ip 地址,如果有多个 ip 地址,我们一般称之为多穴主机。
- reorder [on/off]
建议禁用。如果设置为 on,解析库则会尝试重新排列主机地址,以便在解析时,后弦列出同一网段的地址。
地址解析实例
所以,可以知道地址解析是由 /etc/host.conf 决定的,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我们设置为优先解析 host,再解析 dns:
cat /etc/hosts
# 192.168.111.128 maggot111128 maggot111128.huangyichun.com
ping maggot111128.huangyichun.com

确实是解析到了我们 hosts 文件中对应的地址,如果 ping 不存在的则为:

则解析到了本人的个人网站服务器了。
ping 协议 ICMP
在之前的 raceroute 讲解中,我们也提到了 ICMP 协议,但没有作为主题进行讲解。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是 TCP/IP 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 ip 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 控制信息,位于在 ip 之上,报文承载在 IP 分组之中,位于网络层。有两个版本分别对应 IPv4 和 IPv6。

ICMP 虽在 TCP/IP 之上,但是与 TCP/IP 一样,是网络层的一部分,ICMP 报文作为 IP 报文的数据部分进行发送。同样 IGMP 也是网络层。
控制信息 包含以下信息:
- 网络是否通常
- 主机是否可达
- 路由是否可用
控制信息 并不传递用户数据,但是它是否成功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可以用来检查网络状况,是否正常、网络延时是怎样等等。他不需要端口号。
ICMP 报文类型
ICMP 作为控制协议,有查询和差错两大类报文,总计类 8 类:

ping ICMP 回送请求和应答报文
在网络可达性测试中使用的分组网间探测命令 ping 能产生 ICMP 回送请求和应答报文。目的主机收到 ICMP 回送请求报文后立刻回送应答报文,若源主机能收到 ICMP 回送应答报文,则说明到达该主机的网络正常。
traceroute ICMP 时间超时报文
tracert 命令主要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通过执行一个 tracert 到对方主机的命令,返回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历的路径详细信息,并显示每个路径所消耗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