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确定性:什么是真实的现实?
- 什么是现实?
为什么存在这些东西,而不是不存在这些? 宇宙从何而来?
4.1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对现实本质,特性,变化,因果关系和可能性的研究。
4.1.1 我为什么有意识
• 什么是意识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我称为“我”,而不是你或其他人。
• 什么是个体身份 我的自我从哪儿开始,又在哪儿结束?
人格意味着什么?
身份的问题拷问了做为人和个体的意义。
• 忒修斯之船
如果忒修斯之船在修理厂,它的全部零件都被逐一替换,那么它还是原来那个船吗?
同样地,如果你是一艘船,细胞是零件,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每7年全部轮换一次细胞, 那么你的身体还仍然是“你”吗?
这个思想实验调整了我们关于跨越时间的概念。
• 精神和物质
这是对自身,存在和现实的研究。
事物本质由哪些构成?
如何对实体进行描述和归类?
什么是真实的?
由分离的精神和身体,我们可以问:
它们的本体是什么,有共同的本体吗。
4.1.2 世界如何开始?
宇宙起源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些东西,这一切来自何处。
• 宇宙学
地球起源是什么?
宇宙起源在哪里,论理和道德,被谁创造?
或者只是从无到有的约定成俗?
神话,宗教,科学都在追问和回答它。
• 空间和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否独立彼此存在?
为什么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 科学正在给出答案。
• 神学
是什么创造了宇宙?
有没有一神,多神,或者根本没有神?
如果有至高存在,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它们需要什么?
这属于神学范围的终极问题,是对信仰和神明的研究。
从神学,空间和时间的追问,我们可以问:
是否存在一个本体,代表了精神和身体。
4.1.3 本体论
本体论对自身,存在和现实的研究。
它企图从根本上回答世界由什么构成?
如何对实体进行描述和归类?
什么是真实的?
但是,如果对,“我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研究太久,人们可能消失在一团逻辑推理中。
从根本的本体讨论出发,人们可能发问:
生命本体是什么?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 这一切为了什么?
5 不确定性:我是什么?
一个有意识的实体,意味着什么?
我们是否有一个固定的,永恒的,独立于身体的身份?
是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
5.1 灵魂
人有灵魂吗? 有些人相信灵魂,认为它是为全部生灵赋予生命的重要力量。
关于灵魂的疑问,它存在吗,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吗?
什么样的物种拥有灵魂?
这就是涉及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核心问题。
5.1.1 什么是灵魂
灵魂由什么物质组成,可以独立于身体存在吗?
• 理论型
遵循形而上的柏拉图认为:
世界上一切都有一个非物质本质。
也就是说:理性的形式。
物理对象只是这些永恒形式的不完美模范。
• 灵魂
这个理性的形式是不是灵魂,或者是灵魂的组成部分?
• 非二元论
二元论模型认为,这是双重性。
这种想法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分开的。
非二元认为,尽管我们看上去有各自不同经历,但是我们都属于一个单一,无限的意识。
所有现实都产生自同一个源头,一切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唯我论
做为人类,您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唯一真正存在的人?
其他人都是某种僵尸或者自动装备,NPC,只是假装像你一样拥有意识?
这样可怕的问题,将导致唯我论,就是认为 只有自己是真实的。
从自己以外是否存在真实出发,人们可能问:
生命目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
这一切为了什么?
5.2 从灵魂到人性
人就是动物吗?
哪些特征使得人类不同于动物?
语言? 同情心?
或者如佛教所讲 贪嗔痴慢疑才是无法摆脱的人性吗?
人性本恶,人性本善,或者都是?
• 智慧
有智慧的生物 就是 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能力的吗?
虽然某些动物也表现出这些特征,但是,只有人才有真正智慧吗?
那么,没有智慧的狗,会去往天堂吗?
• 自然状态
人的本质是好还是坏? 托马斯.霍布斯宣称人类本性残暴。
荀子和卢梭都认为,人类天性有同情心,同理心,可以关怀他人。
这个争论至今没有答案。
• 命运和自由意志
我们是否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或者我们所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是注定的?
或者更加糟糕,完全是随机的,无法掌握?
如果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人生意义在哪里?
努力的意义又在哪儿?
6 不确定性:世界如何存在
世界为什么存在,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切意义在哪里。
6.1 生命的意义?
这其中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应该怎样生活?
这一切是否有更重要意义? 是否可以选择更优的路径。
6.2 怎样才算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为什么目的奋斗,才更有意义。
• 禁欲主义
没有痛苦,就没有精神上的 获益。
为了追求救赎或内心平静,修行的僧侣和教徒用一生沉思。
他们拒绝执着,戒除了感官享受。
许多宗教忠实信徒都采用这样的生活方式。
• 享乐主义
感觉良好,就一定正确吗?
论理学认为,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尽可能享受。
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享乐主义者寻找快乐,避免痛苦。
• 斯多格学派
该学派通过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去寻找宁静。
他们的一个技巧是,提前想象不幸的事情(失败,意外,疾病,死亡)。
这样当坏事真的发生,就不会产生情感刺痛。
由感官享受可以继续发问,有没有更高级的乐趣:
超脱这一切的方式存在吗,可以挣脱物质存在的限制吗,
6.3 存在有意义吗?
存在是否有目的? 目的是什么?
• 虚无主义
工业革命后的动荡和不稳定发展而来,nihil在拉丁语中就是无:
对虚无主义而言,没有东西是重要的。
人类价值观毫无根据,生命也没有意义,知识是不可能的。
• 荒诞主义
由于知识不可能,世界是荒芜的,人们希望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
但是如果生活实际上没有实际的意义呢?
西方荒诞主义源自一战以后的大破坏,它包括了明显混乱和无意义的存在。
• 存在主义
人们可能曾经感到焦虑,对生命没有意义而感到恐惧?
你可以寻找宇宙的一个基本点,也可以完全放弃一个。
但是存在主义认为,应该由个人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和目的。
由此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路径,人们可能发问:
超脱这一切的方式存在吗,可以挣脱物质存在的限制吗,
它源于佛教,认为充分认识现实后是可以的。
7 不确定性:超越的可能
类似于尼采的超人哲学,在充分认识现实的荒诞和可能性之后,
7.1 终极的问题和答案是什么
有没有终极答案,这一切的目的
• 有没有终极问题?
在亚当斯的小说: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一个超级计算机器认为, 生命,宇宙,和万事万物的终极问题答案是 42,但是没有人具体说明 终极问题是什么!
在佛教中也有42章经的神圣性问题,小说和电视作品中也有对42的讨论和戏谑。小结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认知和学习 不是记诵和反映,它至少有关于改造,试验改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没有终极问题? 或者修改问题?
当我们无法获得问题的真正答案时, 我们就可能怀疑问题是否真正的问题?
问题是否有正确的或者错误的?
即便人们对于某些事情拥有丰富的经验,仍旧可能犯错。
人们在检索这记忆的同时可能就已经发生错误:
人们对于记忆的检索并不总是提供精确的答案,这也是现在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点,
-----模糊记忆的判断。
那么现在请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回答的问题。
正如现在的人工智能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