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斯拉《引力动态理论》 超越爱因斯坦(转)


特斯拉,就是磁通密度单位那个“特斯拉”。
这是个被打压的科学家,因为他掌握了太多不该掌握的技术,包括:无线电、交流发电机、免费能源、反重力、死光。
通古斯大爆炸据说是他所为。。。
下面是摘录的维基百科内容:
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两个旷世奇才,一个是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另一个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943年7月8日,死于美国纽约的Newyorker旅馆,身边除了堆积着成吨的资料以外,
特斯拉别无他物,享年87岁。特斯拉最后10年一直住在豪华的纽约人饭店的3327号总统套房,也是特斯拉最后的实验室,费用也均由美国政府买单。与之相邻的3328号房间是FBI的监控室,可以说特斯拉一直到去世也没能逃出美国的监控。
官方说他是心脏衰竭而死,但我个人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因为7月9日,也就是他死后第二天,是美国议会原定的讨论特斯拉的死光武器应用问题的时间。当然,这次会议因为尼古拉的突然死亡而最终未能召开。
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当即带走他所有研究资料,并销毁社会上许多关于他的记录,据说,至今一些美国科学家仍在研究这些被带走的资料,并不断从中获益。有诸多迹象表明,今天美国已经掌握了特斯拉所掌握的死光技术。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特斯拉81岁的特斯拉声称他已经完成了《引力的动态理论》。他表示这个理论“在任何细节中都运作的完美无暇”而他希望赶快向全世界公布。这个理论从没被正式出版过。 统一场理论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的致力解决的难题。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尚未有一人接近这一目标。
《引力的动态理论》被FBI没收,所以原文看不到,但网络上有种观点应该与其比较近似:
“引力的实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做了大量有关于引力的试验或观察,例如,超负载力的发现和通过天文观测得出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现在的引力理论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从相反的角度看待引力,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似乎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里必须提到“布朗运动”。这是布朗通过观测植物花粉粒发现其无规则运动,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花粉的无规则运动实际上是花粉颗粒受到各方向液体分子不平衡的撞击作用造成的,同样在关于引力的这一模型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看似虚无的真空中应当存在这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应有两个基本的特性: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它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分布的密度是不变的。
2、任意一个这种实体在任意时刻向任意方向运动的概率相等。
如果将一个物体置于充满了这种特殊实体的背景中,这种特殊实体给了这个物体一种“推力”,与布朗运动不同的是,这个物体在任意方向上受到的力都是等大的,物体应保持受力平衡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两个物体A和B都置于这一背景中,A和B之间隔一段距离(O1O2分别为物体A、B重心)


 
直线L经过A、B两个物体重心,由于空间背景中的特殊实体具有前面提到的两种特性,可证得在除了直线L的方向上,物体任意方向上受到的力都是相等的。
例如,在直线T方向上(T经过物体重心Q)

 
Q点在右方和Q点左方的直线部分都分布有这种特殊实体,Q点以左的直线部分可以是无限长的,Q点以右的部分也是如此,又实体在T直线上分布均匀,也就是说在直线T上,Q点以左和Q点以右的数量一样多。
由性质2可得在任意时刻在直线T的方向上,物体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推力大小是相等的,这可以推广到任意方向上。
回到图2,在直线L所处方向上被分成3个部分,O1点以左O1O2之间和O2以右物体A在O1点以左受到一个向右的推力,在O1O2之间受到一个向左的推力。
物体B在O2点以右受到一个向左的推力,在O1O2之间受到一个向右的推力,极其重要的是,O1点以左和O2点以右的直线部分可以是无穷大的,而O1O2之间的距离则是有限的,根据之前的推论可以导出O1点以右所受的向左的推力大于O1点以左受到的向右的推理,物体B也如此。
由于这两组力是不等的,所以A与B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表现出“引力”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型中,引力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使物体相互吸引的力,而是两组推力之差。
也就是说,引力不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再是B的施力物体,B也不再是A的受力物体,这种力不来自于对方,而来自于在物体周围的特殊实体,由于n(n≥2)物体的存在造成背景密度的起伏,产生各个物体重心连线方向上推力不平衡的现象。
 
我觉得这种因为身边有了一个有质量的物体,而两者之间就产生引力的情况,可能和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正在膨胀有关。可是身边的物体使得自身这种力变的不均匀。才表现出万有引力的有质量物体吸引的情况。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