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原来这么看导师对论文或文稿的批注才不会辜负!


写完论文或文稿后,交给导师,通常全页飘红,批注满满,你是怎么对待这些批注的?

  1. 看也不看,全盘接受,下次同样问题再犯?
  2. 仔细领会,字斟句酌,举一反三步步完善?

我上学那会,拿着导师的批注就像看到圣旨是的,都是逐条去阅读,反复去体会。

  1. 首先是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错误需要一并修改的,能全局替换的全局替换,不能替换的逐个修改;
  2. 然后仔细理解每一处修改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动,跟我最开始写的时候有哪些不同,就是大眼瞪小眼的看、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比。开始时也是不知所以,后来慢慢地好像就开窍了一些。
  3. 写作粗浅总结下来还是得套用古人的 3 个字:信、达、雅;延伸一下:
  1. 对每一句话,都问自己这3 个问题。
  2. 这句话有没有表达清楚你的意思?(是让读者清楚,而不是自己脑袋中的清楚;常常碰到一句话分成 2 部分:文字体现一部分,脑袋藏着一部分,就不能都写出来吗?)
  3. 这句话写的是不是通顺?(是不是少了主语、谓语?)
  4. 这句话是否还可以再简化?(能不能有更简单写法?)
  5. 到这文章就改的差不多了。
  6. 如果是套到全段或全篇,能考虑好前后逻辑和承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7. 不过离“雅”距离还很大,不知怎么到达~~
  1. 最后自己再读几遍,看看能不能套用导师的修改逻辑,也发现自己写作的问题。
  2. 什么时候能自己挑出并改正了自己写作的语句才算是有了进步,有时为了一句话,可以憋一上午,反复改,反复写,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写法。
  3. 自己仔细修改后,再返给导师,接受新一轮的训练。

如此反复,才能不辜负导师的辛苦修改。不然比你经验多很多的人给你改几天,而你不到半小时就直接都点击接受了,这就是浪费了导师心血了,对自己也没啥帮助。

现在自己给学生们做完修改和批注,每次都觉得是浪费了,一是指哪改哪,同类错误不一一标注上就是没发生这个错误;二是这次改完的写法下次还是一样写错;三是批注里面的疑问置之不理或直接删掉,也不按批注处理,也不回复解释。

忙?时间紧?都不是理由。

懒?不想改?这才是原因。

关键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原来这么看导师对论文或文稿的批注才不会辜负!_bmp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