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学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

南柯Taylor 2021-09-24 阅读 192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就是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可就是什么也做不好?

比如,你知道,学习要用功,要刻苦,要讲方法,可实际上,你学到一定程度,感觉就到了天花板,始终无法超越。

再比如,工作,你尽管知道许多好的想法,可是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到最后,你只好接受自己的平庸,把你的的败进行合理化。

武志红老师讲,每一个人都是有其心理舒适区的。这个心理舒适区,其实就是一个人底层的思维逻辑,是一个人对任何事情的应对方式。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他的观点,他根深蒂固的逻辑思维和应对事情的反应方式。


学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

那就是你还没有做到见自己。见自己——见天地——见别人,这是一个人超越自己的三步曲。

我们今天先来讨论第一步——见自己。

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人的心理舒适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一般人的反应是这样的:遇到新情况——能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很快就放弃了,开始幻想,在幻想中退避矛盾——之后合理化现实,不断在幻想中逃避现实。

这就是你做不到的心路历程。


心理舒适区是改变的最大障碍,把人固定在旧经验上,无法行动。

心理舒适区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

1, 舒适区不一定意味舒适。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阿布,无法接受监狱外的正常生活,因为他的内心已经习惯了监狱的一切。

2, 不一定意味着熟悉的环境,改变环境未必带来改变。

例如,早年一位老乡的孩子,在一所初中学校不好好学习,成天和一群混混搅在一起。老乡找到我,想办法把孩子办了转学,换了新的学校,结果,他的孩子很快在新的学校,又团结在一群混混周围。

3, 舒适区最大好处是当人面对焦虑时有控制感。

所以,所有的人,天然都不愿意离开舒适区。他们会通过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获得自己的控制感。

只不过,不同的人,习惯的应对方式表现不同。

有的人先拖延,后合理化。

有的人则是买、买、买。

还有的人就是各种作作。


获得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要见自己,见自己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哪里,并想办法突破。

常见的六种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能改变自己。


而应对方式的改变,则分为行为改变和情绪改变两个方面。

学习理解心理舒适区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是用应对方式来构建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应对方式,积累新经验,体验新感受,才能走出习惯应对方式的禁锢,从而真正的了解自己。而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以后,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你啦!

你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天花板,飞升到另一个境界!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