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同事交流,分享自己这两年实践的工作日记,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工作改变。被一个同事问:“你觉得计划、记录、总结,哪个个最重要?”
面对突入其来的问题,思考了一会说:“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我觉得开始阶段记录(行动)比较重要,在时间中总结和计划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能让自己看清自己的内心。随后形成一个闭环,不断践行不断升级”
今天拿自己的实践经历来详细的复盘下工作日记的这个事情。
去年年初的时候,开始第一个版本的工作日记,但没有形成日记体系,现在回首去看,只能称作为工作日志或者说是日报,只是记录,但是缺乏总结和规划。
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工作效率比较差,时间被浪费了,没有抓住重点,然后通过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以及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就是OKR》,认识到自己没有提前规划,插入的事情也没有分重要和紧急程度。
随后进行了工作日记的版本升级,加了周计划以及周复盘的内容,进入2.0版本,采用OKR的方式给自己设定重要目标,然后拆解成几个关键指标。这种带有目标性的日记系统,果然带来了比较好的效果。让自己更容易分清重点。通过复盘发现自己的不足,是计划不合理还是执行有问题,然后进行调整改进。
这个版本的日记系统带来的另一个重大收获是: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0和2.0完成了从工作日志或者日报转为了真正的工作日记。关于两者的区别,《晨间日记的奇迹》有很精确的表述
对于日记来说,事件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就像车的两个车轮一样,缺一不可。假如志记录事情的内容,那就变成了”日志“,并不是真正的”日记“。而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自己的感情,那么当回头看时就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情绪。写日记光反省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写自己针对昨天的事情找出的有效的应对方法。
通过复盘和反思发现自己的沟通内容是否欠缺,于是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寻找解决方案。其中《小狗钱钱2》中介绍了与人相处的七大原则,友好亲和、 勇于承担、善待他人、帮助给予、感恩之心、勤学不辍和值得信赖。然后每天践行一条原则,把这些原则假如到自己的工作日记系统中,每个给自己一个原则,在制定计划执行和复盘时,思考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实践。给自己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说:我之前工作中还是又些脾气的,和产品、设计和测试同事抹嘴不断,在友好亲和的原则指导下,把自己和对方从对立面拎了出来,把问题放在对立面,然后和产品、设计或测试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比如说:“感恩之心,遇到了搞定不定问题,找同事帮忙,而同事的态度比较冷淡,没关系,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当事情解决掉之后主动的感谢对方,特别是当着领导的面或者在会议上,也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了一定的改善,后续也更容易交流。”
另外一本《学会提问》对自己的沟通有一定收获。主要是学会倾听和学会赞赏。
《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了一种记录自己时间的方案。也把它引人到日志系统中,结合番茄钟记录自己的时间花费,在第二天写晨间日记时进行查看,看看哪些时间花费比较好,哪些是可以改善。
目前自己的日记系统2.0阶段,针对开篇同事提的问题,其实没有哪个最重要。前期在完整的系统的时候,可以先通过记录,行动起来,然后通过晨间日记和周复盘进行总结和规划。慢慢的会发现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准守纪律、严格执行,接受问题,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