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报数:你投了多少家公司?
本文作者:程序员小白条
本站地址:https://xbt.xiaobaitiao.top
“你秋招投了多少家了?”
“我才投了20多家,我室友都投快100家了,现在一个面试都没有,焦虑死了。”
“我拿了俩面试,但都在一面挂了,是不是还得继续投?”
这样的对话,在每年的秋招季都会在宿舍、食堂和求职群里无数次上演。
现如今由于环境变卷,因此拿到 offer 的概率减少,你需要持续的多投简历,争取多的面试机会,才能收获一个 offer !
一、 当代秋招图鉴:没有100家,都不好意思说话?
如果你去各大求职社区看看,会发现大家的“报数”量级惊人:
- “温和派”:30-50家。目标相对明确,可能只盯着特定行业或岗位,但也会适当广撒网。
- “主流海投派”:80-150家。这是最常见的区间。遵循“广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从互联网、国企、银行、快消到制造业,几乎覆盖所有能沾上边的岗位。
- “超级海王”:200家以上。用脚本批量投递、一键海投,简历库用到包浆。对他们来说,投递本身就是一个缓解焦虑的过程,追求的是概率论上的胜利。
Github 和 Gitee 是有相关脚本投递的开源项目的,有需要可以自己去找一下,但至于效果,还是得看自己,有时候电话一来,你可能都忘记了是否投递过这家公司。
为什么大家都在“海投”?
原因很现实:不确定性太高了。简历石沉大海是常态,笔试挂、一面挂、二面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失败。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增加基数成了最直接的本能反应。“投了不一定有机会,但不投肯定没机会”是支撑所有海投人的唯一信念。
二、 数字背后的真相:比“量”更重要的是“质”
然而,一个残酷的真相是:投递数量与Offer数量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盲目追求数量,可能会让你陷入以下陷阱:
- 精力极度分散:为每家公司的申请都需要研究业务、修改简历、准备笔试面试。海投会导致你每家公司都准备不足,疲于奔命,反而降低了每一场关键面试的胜率。
- 陷入无限自我怀疑:投得越多,收到的拒信(或默拒)也可能越多。连续的失败会严重打击自信心,让人陷入“我是不是真的很差”的情绪内耗。
- 错过真正适合的机会:因为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可能会草率投递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公司或岗位,反而错过了那些与自身经历、兴趣、价值观更匹配的“真命天司”。
三、 策略建议:如何在“海投”与“精投”间找到平衡?
- 顶层(Dream Company, 5-10家):你的梦中情司。需要投入80%的精力:深度研究公司业务、文化、历年面经,为每一家量身定制简历和面试话术。
- 中层(目标公司, 20-30家):与你的专业、经历高度匹配,你很有机会且也愿意去的公司。需要认真修改简历,进行常规准备。
- 底层(保底公司, 不限):用来练手和保底。可以使用通用简历进行快速投递,主要目的是熟悉笔试面试流程,积累经验,并确保自己最后有Offer兜底。
当然这仅限于学历有一定优势+本身技术过硬,而且有1-2段实习经历对于双非+0实习经历的同学或者双非+1段小厂实习经历,建议还是海投,尤其不要局限于地区,就投 XXX 城市,你会少很多企业的选择,先得有的选,然后再做选择!
结语
秋招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场信息战和心理战。当别人再问你“投了多少家”时,你可以坦然地说出你的数字,但心里要明白:
那个数字只是为了增加概率,而真正的胜利,来自于你为最匹配的那几家所付出的、无法被量化的深度准备。
沟通和投递比可以参考我的指数,双非一般是8-10:1, 92 一般是 6-8:1。双非如果超过 10 沟通都没有一次投简历成功,说明简历或者招呼语有巨大问题,需要进行修改!
祝你不再为数字焦虑,而是下一封邮件,就是心仪的面试邀请。
程序员小白条的编程日记:https://xbt.xiaobaitiao.top/ (分享如何拿到腾讯实习 Offer 和多个中大厂的面试机会,大学经历、求职经历、职场工作、创作经历、生活日常、面经、技术分享、毕设项目指导)定期更新内容,成长打怪系列,分享从大一到大四的完整面经,更新好玩的,有趣的事!看完可冲中大厂!dy同名程序员小白条,主要口述面试经历和分享我认为的实用网站,会比面经讲的详细很多,以真实面试录音为主!公粽号:程序员落叶(全部面经和简历修改指南)
欢迎关注上方公众号!感谢支持!一起进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