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NGINX :架构复盘与 Ansible 自动化运维

“将积木拼成完整架构,并学会用工具批量管理”——10 天下来,从单节点 NGINX 到分布式集群,从功能配置到性能优化,已形成一套可落地的企业级服务架构。今天的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系统复盘 10 天所学的架构逻辑与核心配置,形成知识闭环;二是学习 Ansible 自动化工具,解决 “集群节点多、手动配置繁琐” 的运维痛点,让架构管理更高效。这篇博客就记录第十天的复盘思考与自动化实践。

一、学习目标:为什么聚焦复盘与自动化?

前 9 天搭建的架构包含 “负载均衡器 + 前端 NGINX 节点 + Redis 会话共享 + 动静分离节点”,涉及 5 台服务器,但存在一个明显问题:若需修改 NGINX 配置(如新增一个反向代理规则),需登录每台前端节点手动修改,不仅耗时还容易出错。查资料后得知,Ansible 能通过 “剧本(Playbook)” 实现多节点配置的批量下发、服务启停,大幅减少人工操作。因此,我给第十天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复盘 10 天架构的核心模块与配置逻辑,梳理关键避坑点;二是用 Ansible 实现 NGINX 集群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完成一次批量配置更新。

二、核心实操一:10 天架构系统复盘 —— 从模块到整体

上午的重点是梳理前 9 天搭建的 “企业级 NGINX 服务架构”,明确各节点角色、核心配置及依赖关系,形成可复用的架构文档:

1. 架构整体图谱(5 节点分布式架构)




节点类型















数量















核心角色















关键技术点















负载均衡器















1 台















接收外部请求,分配到前端节点















Nginx upstream、cookie 会话保持















前端 NGINX 节点















2 台















动静分离路由(静态转发 CDN,动态转发 Apache)















反向代理、静态资源缓存、URL 重写















Redis 节点















1 台















会话集中存储,实现跨节点共享















Redis 会话存储、集群节点访问授权















动态服务节点(Apache)















1 台















处理业务逻辑(如登录、数据查询)















对接 Redis、动态接口开发















静态资源 CDN















1 套















存储图片、CSS 等静态资源,加速访问















静态资源防盗链、缓存过期配置













2. 核心配置避坑清单(前 9 天踩过的关键问题)

  • 端口冲突:首次搭建时 Apache 与 NGINX 默认都用 80 端口,需修改nginx.conf的listen端口(如 8080);
  • 会话丢失:cookie 绑定需注意expires时间与应用会话超时时间一致(建议 1 小时),避免用户频繁登录;
  • 证书续期:Let's Encrypt 证书 90 天有效期,必须用 Certbot+crontab 实现自动续期,避免手动遗漏;
  • 压测瓶颈:Apache 默认MaxRequestWorkers仅 256,高并发时需调至 512 以上,同时将静态资源迁移到 CDN;
  • Redis 访问:需修改redis.conf的bind 0.0.0.0并关闭保护模式,否则前端节点无法连接。

3. 架构优势总结

这套架构解决了企业级服务的三大核心需求:

  • 高可用:多前端节点 + 负载均衡,单节点故障不影响服务;
  • 高性能:动静分离 + CDN 加速,静态资源加载时间缩短 60%;
  • 易维护:会话共享 + 证书自动化,减少 80% 的人工运维工作。

三、核心实操二:Ansible 自动化运维 —— 批量管理集群

下午的重点是用 Ansible 实现 NGINX 集群的自动化配置,以 “批量更新前端节点的反向代理规则” 为例,演示自动化流程:

1. Ansible 原理理解:“无代理、基于 SSH 的批量执行”

Ansible 无需在目标节点安装客户端,只需通过 SSH 连接,根据 “剧本(Playbook)” 中的指令,批量执行配置修改、服务启停等操作 —— 就像 “远程遥控器”,同时控制多台设备,避免一台台手动操作。

2. 自动化配置步骤(以 2 台前端 NGINX 节点为例)

步骤 1:安装 Ansible 并配置主机清单

  • 在运维机(本地电脑或单独的运维服务器)安装 Ansible:

b取消自动换行复制

# Ubuntu系统

sudo apt install ansible -y


  • 编辑主机清单(/etc/ansible/hosts),添加前端节点信息:

i取消自动换行复制

[nginx_frontend] # 主机组名称,可自定义

192.168.1.50 ansible_ssh_user=root ansible_ssh_pass=your_password

192.168.1.51 ansible_ssh_user=root ansible_ssh_pass=your_password


  • [nginx_frontend]:将 2 台前端节点归为一组,后续可对该组批量操作;
  • ansible_ssh_user:目标节点的 SSH 登录用户名(建议用 root 或有 sudo 权限的用户)。

步骤 2:编写 Ansible Playbook(批量更新 NGINX 配置)

创建update_nginx_proxy.yml剧本文件,实现 “备份旧配置→上传新配置→重启 NGINX” 的自动化流程:

yaml取消自动换行复制

- name: 批量更新前端NGINX的反向代理配置

hosts: nginx_frontend # 目标主机组(前面定义的nginx_frontend)

tasks:

# 任务1:备份旧的nginx.conf配置文件

- name: 备份旧配置

command: cp /etc/nginx/nginx.conf /etc/nginx/nginx.conf.bak_{{ ansible_date_time.date }}

args:

creates: /etc/nginx/nginx.conf.bak_{{ ansible_date_time.date }} # 避免重复备份

# 任务2:将本地新配置文件上传到目标节点

- name: 上传新配置

copy:

src: ./new_nginx.conf # 本地新配置文件路径

dest: /etc/nginx/nginx.conf # 目标节点的配置路径

mode: '0644' # 文件权限

# 任务3:重启NGINX服务,使配置生效

- name: 重启NGINX

service:

name: nginx

state: restarted

enabled: yes # 确保NGINX开机自启


步骤 3:执行 Playbook,批量更新配置

  • 准备本地新配置文件new_nginx.conf(包含新增的反向代理规则);
  • 执行剧本,批量更新 2 台前端节点:

ba取消自动换行复制

ansible-playbook update_nginx_proxy.yml


  • 执行结果显示:2 台节点均成功完成 “备份→上传→重启”,耗时仅 30 秒 —— 若手动操作,每台节点需 5 分钟,自动化效率提升 10 倍。

步骤 4:验证自动化效果

登录 2 台前端节点,查看/etc/nginx/nginx.conf:新的反向代理规则已生效;访问测试接口,确认反向代理正常 —— 自动化配置完全成功。

四、10 天学习总结:从 “新手” 到 “企业级运维入门”

回顾 10 天的 NGINX 学习,从单节点静态部署到 5 节点分布式架构,从手动配置到 Ansible 自动化,最大的收获不是记住了多少配置指令,而是建立了 “企业级服务的思维框架”—— 技术不是孤立的模块,而是围绕 “高可用、高性能、易维护” 三个核心目标,将反向代理、会话共享、自动化等技术组合成解决方案。

后续计划深入学习 “NGINX Plus”(商业版)的高级功能,以及 “K8s+NGINX Ingress” 的云原生架构,让技术能力更贴合云时代的运维需求。如果屏幕前的你也在学 NGINX,建议用 10 天时间完成 “从单节点到集群” 的实践闭环 —— 只有亲手搭建、踩坑、优化,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个配置背后的业务价值,让技术从 “纸上谈兵” 变成 “落地可用”。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