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centos7 + citus12 + postgresql 14 安装

捌柒陆壹 2023-10-07 阅读 28

一、历史

1.1 早期阿帕网特点⭐⭐⭐

  • 没有纠错功能
  • 不能互联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1. 2 TCP/IP协议

点击【此处】跳转🔗

  • TCP:用来检测网络传输中差错的传输控制协议
  • IP:专门负责对不同网络进行互联的互联网协议(网际协议)

二、局域网和广域网

  • 局域网(LAN):本地的网络,只能实现小范围短距离的网络通信
  • 广域网(Wan):外网,长距离的传输

三、IP地址

3.1基本概念

  • IP地址是Internet中主机的标识
  • Internet中的主机要与别的机器通信必须具有一个IP地址
  • IP地址为32位(IPv4)或者128位(IPv6)
  • 表示形式:常用点分形式,如202.38.64.10,最后都会转换为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

3.2 划分(IPv4)

二级划分(ip=网络号+主机号)

  • 网络号:表示是否在一个网段内(局域网)
  • 主机号:标识在本网段内的ID,同一局域网不能重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3 特殊地址

  • 0.0.0.0——自动获取IP,指的是本机上的所有的IP地址
  • 127.0.0.1——回环地址/环路地址,所有发往该类地址的数据包都应该被loop back
  • 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 网络地址:每一个网段主机号全为0 的地址是网络地址
    • 广播地址:每一网段主机号全为1是广播地址
  • 主机号为1 的地址是默认网关(如192.168.1.1)
  • 255.255.255.255——全网广播地址

3.4 子网掩码

是什么?

  •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整数,作用是将某一个IP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 子网掩码长度是和IP地址长度完全一样;
  • 网络号全为1,主机号全为0;

ABC类子网掩码
A 255.0.0.0
B 255.255.0.0
C 255.255.255.0

作用:计算网段和主机ID

  • ip & 子网掩码 = 网络号
  • ip &(~子网掩码) = 主机ID

3.5 重新组网

原因:例如想要1000台计算机接入同一局域网,且不能浪费IP。C类ip同一网段的主机号只有256-2=254个可以用,不够,而B类IP的主机号有65536-2=65534个可以分配,又太多。这时需要拿出B类IP的部分主机号作为子网号,只留后面的10位作为主机号。

子网号,是三级地址
ip =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网络号+子网号 - 网段(网络地址)

练习

练习1:

192.168.1. 00   000000 - 111111
192.168.1. 00 000000 - 192.168.1. 00 111111
192.168.1. 1 - 192.168.1. 62 **
192.168.1. 01
192.168.1. 01 000000 - 192.168.1. 01 111111
192.168.1. 65 - 192.168.1. 126 **
192.168.1. 10
192.168.1. 10 000000 - 192.168.1. 10 111111
192.168.1. 129 - 192.168.1. 190 **
192.168.1. 11
192.168.1. 11 000000 - 192.168.1. 11 111111
192.168.1. 193- 192.168.1. 254 **

练习2:

255.255.255.1100 0000
主机号范围为00 0000-11 1111,共64个,但要去掉头和尾,故结果为62

练习3

子网掩码:255.255.252.0
172.16.14.4
172.16.00001110.0000 0100
172.16.13.2
172.16.00001101.0000 0010

四、网络模型

4.1 网络的体系结构

  • 网络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设计,将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分层的形式有机组合在一起。
  • 每层实现不同的功能,其内部实现方法对外部其他层次来说是透明的。每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同时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网络体系结构即指网络的层次结构和每层所使用协议的集合
  • 两类非常重要的体系结构:OSI与TCP/IP

4.2 OSI 模型

概述:

  • OSI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尚有未完整的实现
  • OSI模型共有七层
  • OSI现阶段只用作教学和理论研究
  • OSI模型是最理想的模型

划分

  • 物理层:传输的是bit流(0与1一样的数据),物理信号,没有格式
  • 链路层:格式变为帧(把数据分成包,一帧一帧的数据进行发送)
  • 网络层:路由器中是有算法的,ip,(主机到主机)(路由的转发)
  • 传输层:端口号,数据传输到具体那个进程程序(端到端)
  • 会话层:通信管理,负责建立或者断开通信连接
  • 表示层:确保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消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编码转换,数据解析,管理数据加密,解密;
  • 应用层:指定特定应用的协议,文件传输,文件管理,电子邮件等。

4.3 TCP/IP模型

  • 网络接口和物理层:屏蔽硬件差异(驱动),向上层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
  • 网络层:提供端对端的传输,可以理解为通过IP寻址机器。
  • 传输层:决定数据交给机器的哪个任务(进程)去处理,通过端口寻址
  • 应用层:应用协议和应用程序的集合
    tcpmx.png

4.4 OSI和TCP/IP模型对应关系图

dygxt.png

五、UDP和TCP

相同点

UDP TCP 协议都存在于传输层

TCP(即传输控制协议)

是一种面向连接传输层协议,它能提供高可靠性通信(即数据无失误、无丢失、无失序、无重复到达的通信)

适用情况:

  1. 适合于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以及传输大量数据的通信。
  2. 在需要可靠数据传输的场合,通常使用TCP协议
  3. MSN/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登录账户管理相关的功能通常采用TCP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不可靠无连接的协议。在数据发送前,因为不需要进行连接,所以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适用情况:

  1. 发送小尺寸数据(如对DNS服务器进行IP地址查询时)
  2. 在接收到数据,给出应答较困难的网络中使用UDP。
  3. 适合于广播/组播式通信中。
  4. MSN/QQ/Skype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点对点文本通讯以及音视频通讯通常采用UDP协议
  5. 流媒体、VOD、VoIP、IPTV等网络多媒体服务中通常采用UDP方式进行实时数据传输

拓展👇
🤔思考:什么是Dos(拒绝式服务)攻击?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